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如何按照这一要求,形成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的导向,使基层成为干部培养的主阵地,构建基层干部培养链,成为当前组织工作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把基层干部的培养、选拔和考核作为一个整体,突出了“基层”和“链”的要求,“基层”强调了重视基层、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用人导向,“培养链”的理念更体现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生动地指出:基层干部培养工作需有一个环环相扣的循环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层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保证。本文选取这一独特视角,在构建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的过程中主张强化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价值和需要。党政干部培养链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培养党政干部的理论、激励理论、能力理论和领导干部的成长周期理论。建立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可以满足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和充分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基本需要,也有助于增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利于完善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总结、整理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明确了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的相关概念、重要意义和理论基础,检视了我国目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现状,并指出了构建基层党政干部培养链的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把“干部培养链”分解为选拔、培训和考核三个环节,分别从这三个环节构建完整的干部培养链,并从全息整体角度予以对接和完善。通过对建国初期党政干部培养政策、文革时期党政干部培养状况、改革开放初期党政干部培养政策、新世纪党政干部培养政策的检视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当前和今后的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改进创新提供镜鉴。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鲜明特点和政治优势,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锋利武器。整体来说,各级党政机关根据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这一选拔精神的指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有关实践活动,主要有“选拔下派”和“选拔上挂”两种形式。这一系列的活动让一批批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党员、工人、农民、技术管理人员、教师等等进入党政机关。推动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机制的建立、改革、发展和完善。但目前存在选拔标准不统一、选拔程序执行不够严格、部分能者没有能够被选拔进后备干部队伍和选拔的民主程度低等现实问题。究其根源,存在思想观念和制度两方面层面的因素。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及相关的各种途径、方式、岗位等等,都是内在的一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关联、依托、先后相继的联系。选拔环节,概述了我党考察体系、监督体系、选拔原则、选拔要求、举荐方式等选拔制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炼了党管干部、群众公认、依法办事、公平竞争、德才兼备等选拔链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完善选拔链的主要路径和加强选拔链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干部培养,作为“干部培养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各种培训、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继而解析其弊端,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特别强调了在干部培训中研究式教学的应用,以及挂职锻炼和干部交流这两种重要形式。在考核环节,分析了基层干部考核链的基本内容,剖析了我国基层干部考核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重点强调了对考核失真问题的处理,以及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应用。基层干部培养存在选拔、培养、考核不可割裂的三个有机环节,应从这三个环节构建完整的干部培养链。其中,在基层干部选拔链的构建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选拔方法,改变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标准;为了完善选拔干部的监督和保障制度,在干部培养链的构建环节,应加强干部培训、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在干部培训这一环节,研究式教学是密切联系实际、符合基层干部行为主体特征需求的教学方法。实证分析显示“自媒体”机制在构建基层干部考核链时作用显著,该机制主张重视反馈环节,可以有效降低干扰阈值,从而实现组织的自反馈、自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