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藻营养强化时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褶皱臂尾轮虫已被广泛用作海水养殖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其大规模培育技术日趋成熟,然而其作为幼体饵料存在着固有的营养缺陷,尤其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s)含量较低,如ARA(C20:4n-6)、EPA(C20:5n-3)和DHA(C22:6n-3)等几种必需脂肪酸(EFAs),对其进行HUFA营养强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从轮虫摄食和生化成分分析等两方面探讨单种微藻和混合微藻对轮虫营养强化的效果,以期为更有效地利用微藻对轮虫进行营养强化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轮虫以单种微藻和混合微藻培养时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微藻浓度、微藻种类和培养时间均对轮虫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有显著影响。轮虫对几种单种微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实验条件下,6h内轮虫对三种微藻的滤水率大小顺序为:小球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在全部实验时间(12h)内轮虫对三种微藻的滤水率大小顺序则为:球等鞭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轮虫在混合微藻中的选择顺序为:球等鞭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2.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三种微藻和利用单种微藻及混合微藻强化后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短链和低不饱和的脂肪酸在轮虫中的组成含量相对稳定,而长链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含量主要由其摄食的饵料决定。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因为它们分别具有的较高的EPA和DHA含量,均适合作为轮虫的强化饵料。利用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混合饵料强化后的轮虫三种必需脂肪酸(EPA、DHA和ARA)含量较高,达到干重的1.0509%,而且DHA/EPA和EPA/ARA的比值分别约为0.7:1和5.4:1,比较适合作为海洋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3.测定了几种藻粉和利用藻粉强化后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小球藻粉和螺旋藻粉不适合用于强化轮虫的HUFAs,裂壶藻粉和隐甲藻粉DHA含量较高,强化酵母培养的轮虫时需要注意与EPA含量较高的饵料配合使用,以满足不同海洋动物幼体对HUFA种类和含量平衡的需要。
其他文献
虾夷扇贝(Mizuhopecten(Patinopecten)yessoensis)属软体动物门(Mollusa),半鳃纲(Lamellibranchia),翼形亚纲(Pterimorphia),珍珠贝目(Pterioida),扇贝科(Pectinidae),虾夷扇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动物普遍存在生产性能下降、抗逆性差、种质衰退和混杂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研究以鲤(Cyprinuscarpio)、中
本文以马氏珠母贝全基因组测序和外套膜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从外套膜的边缘膜(MO)区和中央膜(MC)区分别筛选出差异高表达的特异性功能基因,利用RACE技术克隆其序列全长,同时
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紫外分光技术、X射线衍射矿物物相分析技术、ICP—AES(MS)元素分析技术,对横跨长江水下三角洲不同亚环境的浅层沉积层序进行了研究,并系统解剖了长江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