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高寒地区濒危植物林奈木的解剖结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技术以及植物茎材的离析技术,通过三维立体结构和二维透射结构的比对实验,系统地研究了长白山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濒危植物——林奈木的形态结构。   实验结果发现:林奈木的匍匐茎植株长2m左右,气生茎高10cm左右,匍匐茎和气生茎的直径为0.3cm左右。林奈木的表观结构植纹鉴定实验结果证明:林奈木径向壁镶嵌类型为“I型”,副卫细胞为双细胞横列型。   林奈木的根主要是不定根,根系较浅,分散地长在匍匐茎上,尤其是分枝处,根的初生结构为二原型,根的初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为外始式,有利于水分吸收。   林奈木茎的表面,表皮层已被周皮所代替。周皮中的木栓细胞为近方形或不规则型,口径较大,数量多,且层叠排列,最外层的木栓细胞口径大,充满了空气。有利于林奈木长期生活在高寒环境,甚至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下生存,较厚而多充满了空气的较大木栓层细胞,可以起到保温御寒的作用。   林奈木茎的中央具有髓,在系统发育上是进化的管状中柱,但是与其它植物不同的是维管形成层为间断活动,这一特点严重局限了林奈木茎的直径不能无限加粗,导致林奈木茎非常纤细。   林奈木的叶子可以持续生活两年,与角质层关系密切,角质层的存在对于叶颉颃寒逆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叶的胞间隙很大,形成较大、较多相互连接的通气组织,这一特征与适应阴湿环境关系密切。   离析林奈木的导管分子穿孔板类型为单穿孔、导管分子侧壁纹孔式为互列型,其演化结构为进化型。   本研究为林奈木的系统演化以及颉颃寒逆境的演化结构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在该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2,4-二硝基乙苯的合成.同时对乙苯硝化制2,4-二硝基乙苯中多种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该文采用发烟硝酸和浓硫酸为硝化剂,来硝化乙苯,超过了
会议
会议
该论文着重于研究两个反应的热力学耦合过程.首先,论文对膜反应器中的催化反应耦合过程的可行性及其一般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选择了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与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耦
该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了一个链状缔合流体及其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第二,建立了能够预测高分子溶液汽液平衡的基团贡献格子模型;第三部分为二元高分
双组分聚氨酯彩色漆是将颜料、染料、消光剂等分散在含羟基的乙组分树脂中,该研究所采用的羟基树脂是高羟基醇酸树脂.该文研究了多种颜料、染料、消光剂在高羟基醇酸树脂中的
摘要:建构主义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1)情境设置(2)相互协作(3)互动交流(4)意向构建  关键词:高中语文;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  一、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即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皮亚杰认为,是所生存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儿童自己的意识使然,才促成了儿童对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充分认识和了解。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