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指导下,通过对《人民日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物典型报道的细致梳理和文本分析,应用“命题”、“称谓”、“及物性”等相关CDA分析工具,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社会学、新闻学研究方法,廓清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大致状况,了解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日报》女性形象整体概貌和蕴含其中的社会性别意识,揭示我国媒体在人物典型报道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偏差,并以此为鉴,建议媒体在报道女性时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推动女性和全人类的发展。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基础、文本分析、总结和建议。
第一章:理论基础。这一章简要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明确了“社会性别”及“性别刻板印象”等重要概念,提出批评性话语分析和社会性别分析理论在研究性别问题上的共同特点:以问题为向导,综合多种研究方法为研究问题服务;关注语言和话语对性别身份及性别文化建构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语言和话语的分析,必将对性别问题的研究带来更加细致有力的论据。
第二章:文本分析。
第一节,首先,以年龄、政治面貌、职业性质等人物社会身份的主要属性对人物进行编码,通过量化的数据统计,廓清《人民日报》1978年以来女性典型报道人物基本情况,了解《人民日报》整体报道的主题和偏向:关注对党政群干部、公检法工作人员及优秀企业家的报道。接着,对报道中的命题进行分析,考察媒体中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和对女性传统角色的推崇。
第二节,对《人民日报·时代先锋》专栏语料库进行分析,通过对“家庭角色相关名词”和“称谓”的分析及“司法系统”子数据库的及物性分析,对比新闻报道对男性和女性文本中基于性别差异的报道模式。
第三章:总结和建议。总结《人民日报》女性报道的特点,提出建议:国家、媒体及社会大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性别平等历程与健康和谐的性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