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汉语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兴盛,学界更加重视研究语言单位中的个案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本文旨在讨论介词“于”语法化后在构词中扮演如何的角色,其构词能力如何。文章主要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对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首先是讨论介词“于”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属性、存在方式和功能特点。通过翔实的数据我们论证了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用的、最典型的介词之一的介词“于”,弱化成了现代汉语中的边缘化的介词。
其次是讨论“于X”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于”参与构词的方式之一是参与“于X”的词汇化。本文考察了“于是”、“于今”、“于此”三个组合的词汇化和语法化,“于X”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中,“于”从句法结构的核心降格为词内成分,从一个独立成分虚化为粘着成分。“于X”是由介宾短语词汇化而来的。
再次是考察“X于”的词汇化和语法化,“X于”是“于”参与构词的另一种方式。本文以“在于”、“善于”和“基于”三个词作为代表进行说明。在这一词汇化过程中,介词“于”被重新分析为词缀。“X于”主要是由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的,其机制和特点与“于X”不同。
第四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于X”和“X于”两种构词类型进行全面对比,文章主要从使用频率和能产性强弱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比分析了二者在词汇化来源和方式、“于”的性质变化、“X”的发展变化、词汇化机制、分析过程、认知方式、能产性强弱七个方面的异同。
通过这四个部分内容的研究,本文对“于”的构词能力做了详细考察,得出结论“于”在“于X”式中构词能力比较差,在“X于”式中构词能力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