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后现代诠释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后现代社会的来临,技术发展所造成的社会文化后果之一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技术作为我们时代的突出主题和根本现象成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反思和批判的对象。 后现代主义哲学宣称它是对现代性特征与宣言的“重写”,这意味着思维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学术视角的转换,意味着理论范式的重建和话语概念的重构。在这种新的语境中,我们以传统方式建构起来的认识与实践对象必将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特征。继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存在论角度对技术进行反现代的“叙事”之后,后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分别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和学术范式对技术进行了“后”现代的哲学反思。利奥塔把技术看做是现代性的“元叙事”之一,这种元叙事并没有给现代人带来许诺的自由与幸福,相反它却使现代性的内在缺陷“合法化”了。福柯从后结构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技术看做是“知识/权力/道德”的微观实施机制,这样技术就不仅仅是一种实现目的的工具,而是一种社会的和历史的统治策略。博德里亚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现代技术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作为商品的技术人工物本质上是一套符号认同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彻底分离是现代技术的主要困境所在。 在技术主题的凸显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勃兴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即,对现代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在此历史性的境遇中,技术哲学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一门建制化的学科,而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论视野的根本转变也从“隐”到“显”,扩展到理论与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家族的一个分支,必然会在后现代主义哲学智慧的关照之下呈现出与以往相比不同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欧美技术哲学研究出现了“经验转向”的趋势,这一趋势实质上是对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的响应与认同,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小叙事”的倡导具有内在的契合。 后现代主义哲学对技术的反思以及后现代语境中的技术哲学研究将导致对技术的诸多新理解和新诠释,这些新的理解与诠释有可能导向一种新的技术观——后现代技术观。后现代技术观是后现代语境中人们对技术的本质、技术的构成、技术的动力、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功能、技术的价值、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其他文献
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上对车轮钢和高磷铸铁闸瓦、H300制动盘和HZ408闸片的制动颤振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制动初速度、制动压力对颤振的影响,分析了摩擦力-速度负斜率对制
行政不作为是与行政作为相对应的一种行政行为。与行政作为相比,行政不作为在概念界定、构成要件、救济途径和法律责任方面,具有显著特点。本文主要是围绕行政不作为的界定、构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内外失衡严重。储蓄率过高、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低效、失业率上升和国际收支巨额双顺差同时并存,这种局面的出现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但其对经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明确了自主创新的含义,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
<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一个国家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间称为老龄化国家。目前全球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自动化生产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机器人控制器的开放性设计问题,首先回顾了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概
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鼎盛,衰退于魏
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政府职能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为特征和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以及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掀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指出了政府的行政改革方向是服务行政,服务型
舆论监督因其自身具有的独特功能已成为当代社会监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通过表达真实的民意,使权力受到民意的约束,从而克服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在我国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