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l+H2/HD(v=1)反应的态—态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究处于特定量子态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机理。激光技术的发展为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打开了新的纪元,激光技术不仅可以用来探测产物分子的量子态也可以用来控制反应物分子的初始量子态。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尽管氢及其同位素分子参与的反应一直以来都是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但由于实验上很难高效振动激发氢分子,所以研究振动激发的氢及其同位素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一直是本领域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中,我参与研制了一套单纵模高能量纳秒激光系统,将该系统与氢里德堡态飞行时间谱—交叉分子束装置相结合,利用受激拉曼泵浦的方法在交叉分子束实验中实现了氢分子13%的平均振动激发效率,为研究振动激发氢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提供了实验基础。在C1+HD(v=1,j=0)→DCl+H反应的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中,我们首次在这个体系发现反应共振存在的证据。Cl+HD反应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直接摘取反应机理为主导,并没有任何有关反应共振存在的报导。本实验通过振动激发HD分子,在碰撞能1.9~4.9 kcal/mol范围内观测到了该反应后向散射信号随碰撞能变化曲线上存在振荡现象。进一步理论分析表明这个振荡现象与束缚在H-DCl(v’=2)的振动绝热曲线上的共振态相关,是化学反应共振引起的。而且此类由反应物分子振动激发导致的反应共振可能在很多直接反应体系中存在,具有普遍性。在F+H2(v=1,j=0)→HF+H反应的交叉分子束实验研究中,实验结果表明在碰撞能0.52 kcal/mol时,随着氢分子的振动激发,原来基态由于Feshbach共振引起的产物HF(v’=2)前向散射峰完全消失。进一步实验和理论分析也表明在碰撞能0.4~2.0kcal/mol范围内后向散射信号随碰撞能变化曲线没有明显共振峰,氢分子振动激发后将无法通过束缚在H-HF(v’=4)振动绝热势阱中的共振态发生反应,该反应由长寿命的共振机理变为直接摘取反应机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和宫腔镜在其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对患者异常子宫出血
新媒体的发展和壮大来势汹汹,给传统纸质媒介的报纸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报纸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发展如何突破瓶颈,找到自己的发展出路是一个值得每一个报纸工作人员
企业社会责任(CSR)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建设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经济需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要求其披露履行情况以便评价和管理。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对提高其自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国槐的生物学特性,从景观价值、文化意蕴、经济价值、园艺疗法4方面分析了国槐的价值。从移植时间、移植前处理、栽植技术、移植后管理4方面阐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双创")工作。校企合作、以赛促教、创新创业等教学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设计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对包装
1 仪器制作目的关于安培力的演示实验,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174页图16.15实验及J2448安培力演示器,只能定性地表明: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
本文设计合成了系列以四苯基联苯二胺、三苯胺和萘为核心,以双键为桥基连接三苯胺和咔唑基团的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中间
【美国闪耀医疗技术公司网站2019年5月15日报道】2019年5月15日,美国闪耀医疗技术公司(SHINE Medical Technologies)和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IOCB)共同宣布,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