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菌株间遗传差异分析与单孢杂交配对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集食药、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本研究以收集的生产上、推广应用的24个杏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拮抗试验、栽培出菇试验、ISSR和SRAP分子标记对杏鲍菇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从中选择性状突出且互补的优良亲本,并选育出了明显优于亲本的新菌株。试验结果如下:拮抗实验结合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在0.85时,可把供试菌株分为9类、第Ⅰ类:p1、p3、p6、p7、p8、p10、p11、p13、p17;第Ⅱ类:p23、p24;第Ⅲ类:p2、p4、p5、p9、p12;第Ⅳ类:p16、p19、p21;第V类:p14;第Ⅵ类:p15;第Ⅷ类:p18;第Ⅷ类:p22;第Ⅸ类:p20,拮抗实验和两种分子标记的结果很接近,说明分子标记可作为食用菌遗传差异分析的更有效手段。杏鲍菇栽培试验表明:24个在杏鲍菇栽培中,供试菌株都能正常出菇,其生物学转化率在第一潮菇中,50%以上菌株占14个,p22生物转化率最高,达到68.66%;同时对这些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在农艺性状上有互补性的优良亲本。通过拮抗实验、分子标记分析和栽培出菇实验,找出亲缘关系远及互补优势大的菌株进行单孢杂交配对。结果显示:13、22号菌株的菌丝长速快,第一潮转化率高,而9、15、16、17号菌株的外观形状比例恰当,其单菇平均重量在200g左右,但转化率较低,再结合其SRAP-ISSR组合标记聚类图,根据优势互补原则,最后选出8×15、9×15、13×15、15×22、16×22、17×22六组亲本组合进行单孢杂交育种亲本。为确保单核杂交育种的顺利进行,本论文进行了镜检单核菌丝,在杂交配对后通过镜检和拮抗实验,确定出6个组合杂交子代为配对成功的新菌株,从每个组合中选择一个菌株进行栽培实验,其分别编号为A、B、C、D、E、F。这六个菌株的菇型及生物学效率都明显优于亲本菌株,尤其是D、E、F的生物学转化率高于亲本菌株10-20%。
其他文献
"由于对认识限度的了解,以及对于把事情绝对化的不当冒险、把特殊角度的看法当做整个处境的代表,乃成了一种流行的倾向。在它们那些特殊的角度上,这些看法是真实的,但是却没有
安吉白茶是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阶段性白化茶树新品种,具有氨基酸含量高和滋味鲜爽等品质特点,适合生产优质绿茶。目前安吉白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化与叶绿体结构等方面
安吉白茶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白化突变茶树品种。该茶树品种在春季新长出的嫩芽为浅绿色,而展开叶先呈微绿色,随后逐渐变成乳白色,白色叶片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春茶后期叶片又开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达到31.46×1012m3,是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藏国。加速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洁净能源供应,也有利于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酶。在红茶的加工过程中,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经PPO的酶促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Thearubigins, TRs)等红茶中
目的了解广西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的水平,并评估居民铝的暴露量情况,为今后开展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8年从广西7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的超市、饭店、集贸市场及食品摊点
随着社会建设在我国自觉和全面地展开,我国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也走向了一个新阶段,在社会建设概念、内容、地位、基本原则、思想演变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
本文对孔子的传播思想进行探析,旨在将孔子的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进行考察,通过对这一典型个案的分析,加深我们对传播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的理解。因此,对传播与文化的思考
分析了影响乳化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乳化剂的种类及其用量、乳化温度、搅拌速度、乳化时间等。开发了一种石蜡乳化的复合乳化剂。采用开发的复合乳化剂,研究了石蜡乳化的工
近年来国家对纯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然而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以电力作燃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所消耗的电力需要由发电厂提供,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