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通知,自2016年起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此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改革适应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对新时代党的教育理念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响应。与旧教材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改变,学校和教师要尽快熟悉和把握好新教材内容,使新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运用了文献分析、调查、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和《思想品德》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改革的原因。教材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三是强化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需要;四是旧教材本身存在问题。其次,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新旧教材的不同表现在多个方面:在教材编写依据上,时代特色由“淡”变“浓”,理论依据由“粗”变“细”;在教材编写理念上,由“重学科知识”转变为“重学生学习”,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在教材内容上,由“理论化”知识转变为“生活化”知识,由“单一化”知识转变为“多元化”知识;在教材特点上,由注重“科学性”转变为注重“实践性”,由注重“完整性”转变为注重“基础性”;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教材设计由“呆板”变“生动”,教材色彩由“单调”变“丰富”;在语言风格上,由“复杂”变“浅显”,由“重结论”转变为“重启发”,教材插图由“老套”变“新颖”。最后,总结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改革给予教育教学的启示。学校和教师要明确法治教学三维目标,补齐法治教育短板,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教师要转变教材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要贯彻“三贴近”教学原则,优化教学设计,突出新教材的时代特色,将教材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开展教学,关注学生的需求;要凸显学生主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开放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并重的教学方式;最后要新教育理念,选择全面科学的方式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