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公共服务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游客需求更加多样化、细致化,这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环节。同时,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落后,亟需加强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通过调查游客对栾川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栾川乡村旅游服务供给的不足,提出了优化措施,试图为提高我国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提供借鉴。 “栾川模式”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本研究以栾川为案例地,在对旅游公共服务经典理论的梳理和借鉴基础上,结合案例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三部分:首先,在研究综述部分,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公共服务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案例地现有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进行了评价。本研究通过对旅游者的深入调研,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结合栾川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测量指标,经过公因子提取及筛选,共得出栾川乡村旅游公共服务7大影响公因子,分别为:旅游安全保障服务因子、旅游信息服务因子、辅助性旅游公共服务因子、旅游公共交通服务因子、旅游集散服务因子、旅游公益服务因子、景区环境保护因子,并运用 IPA的方法,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结合对游客进行开放式访谈的结果,得出栾川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意识薄弱、公共服务供需不匹配、多方利益不协调、公共服务监管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化、优化多元供给模式、强化政策保障措施、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完善政府监督职能五条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