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氯苯酚(PCP)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五氯苯酚比较稳定,容易在动植物体内富集,能够抑制生物代谢过程中氧化磷酸化作用,导致动物肺、肝、肾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目前,关于五氯苯酚对土壤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毒性研究比较少,并且研究力度比较小,本论文选取了几种常见的作物种子,从组织水平评价五氯苯酚对种子发芽和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微核实验探讨五氯苯酚对作物种子的遗传毒性;从个体水平研究了五氯苯酚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利用彗星实验(即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从分子水平评价五氯苯酚对蚯蚓DNA的损伤情况。得出如下实验结论∶1.五氯苯酚明显抑制几种常见作物种子的萌发和根伸长,作物种子的发芽率与五氯苯酚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五氯苯酚对作物种子根伸长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绿豆,147.7 mg/L;黄瓜,28.5 mg/L;小白菜,13.8 mg/L;卷心莴苣,11.1 mg/L;玉米,167.8 mg/L;小麦,49.1 mg/L;高粱,37.1 mg/L;谷子,15.3 mg/L;五氯苯酚对作物种子根伸长出现抑制的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绿豆,50.1 mg/L;黄瓜, 7.6 mg/L;小白菜,5.2 mg/L;卷心莴苣,4.3 mg/L;玉米,71.2 mg/L;小麦,12.3 mg/L;高粱,9.8 mg/L;谷子,6.2 mg/L。总体看,不同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对五氯苯酚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且明显表现出须根系作物的敏感性大于直根系作物;不同作物的发芽指数具有相同的浓度梯度效应,即PCP的浓度越高,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程度越强。2.小麦根尖微核实验中,小麦细胞染色体出现了微核染色体畸变以及细胞质中代谢滞留物增多等生理阻害现象,高剂量五氯苯酚浓度处理的细胞中甚至出现双微核现象。.3.五氯苯酚对蚯蚓(赤子爱胜蚓)的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7.4、56.7、44.8 mg/L。五氯苯酚的浓度和暴露时间是影响五氯苯酚毒性表现的主要因素。4.在相同的暴露时间内,五氯苯酚浓度越大,赤子爱胜蚓的细胞DNA损伤越严重,在高浓度下具有较长的慧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