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奥耶茨基氏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猪及其他哺乳动物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可引起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初生仔猪死亡,成年猪呈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猪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却终身带毒并周期性排毒,因此增加了本病根除的难度。同时自2011年底开始,我国多个免疫过Bartha-K61疫苗的猪场相继爆发PR,此次疫情被证实是由PRV变异引起的。因此,急需一种快速、便捷、利于现地检测的诊断方法监测此次疫情。核酸等温扩增技术(Nucleic aci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NAIA)是一类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其扩增反应在同一温度下进行,这一特点使得它们对扩增所需仪器的要求简化,反应时间缩短,因而更具有应用价值。交叉引物扩增技术(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温扩增技术。CPA与胶体金试纸条技术结合,广泛用于分子诊断、防疫检疫、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CPA扩增体系中除包含具有链置换功能的Bst DNA聚合酶外,还有扩增引物和交叉引物。依靠Bst DNA聚合酶高活性的链置换特性,不断循环扩增。本研究开发并评估了用于特异性检测野生型PRV(变异株和经典株)的交叉引物扩增-试纸条联用法(CPA-strip),可用于现场早期诊断。目的:本研究旨在将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与胶体金试纸条技术结合,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易于判断的PRV检测方法。方法:通过NCBI Blast分析PRV不同毒株基因序列,在Bartha-K61疫苗株缺失的gI/gE基因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初步扩增体系,通过对设计的多对引物逐一进行检测,选择最佳引物,同时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个参数,最终确定最佳反应体系。然后将建立的方法与胶体金试纸条结合,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并与三重荧光定量PCR和病毒分离试验共同检测实际样品,进行符合性分析。结果:反应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确定最终反应体系如下:PRV-1s-2a 2.0μL(10μM)、PRV-4a和PRV-5s各0.5μL(10μM)、PRV-3s和PRV-1s各1.5μL(10μM)、dNTP 2.5μL(10 mM)、Mg2+1.0μL(100 mM)、ThermoPol缓冲液2.5μL(10×)、Bst DNA聚合酶1.0μL(8 U/μL)、甜菜碱2.5μL和基因组DNA 2.0μL,无核酸酶水补齐至25.0μL。在61℃恒温条件下扩增60 min。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PRV变异株重组质粒进行检测,敏感性为200个拷贝。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一些常见的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同一浓度检测线处无肉眼可识别的颜色变化。对293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PA-strip与三重荧光定量PCR的符合率为100%(293/293),与病毒分离的符合率为97.3%(285/293)。其中,6个Bartha-K61疫苗株阳性样品,该方法检测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了CPA高效的DNA扩增能力和试纸条可视化特点,简便可靠、无需特殊仪器、且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PRV的现地检测,适用于目前日益严重的PR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