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其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目前存在的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全国各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的教育差距相对比较大,由此也引发出大量的问题,譬如大家都不陌生的近年来各地区相继发生的关于名校“择校热”的现象。为了不断地提高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和实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和实践,其中最著名且成效最大的就是在上海、杭州、苏州、重庆等地施行的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集团化办学便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态势。或许从其一些表现形式上来看,很多人会认为教育集团只是在教育领域里出现的一种新的组织运行形式,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其表面形式的后面却是有着极其突出的内容的,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产生和出现,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突然事件或跟风行为,它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个历史现象,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要求,教育领域内所作出积极回应和必然选择,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的选择性需求日趋强烈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教育领域内多元化办学体制变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现有的资料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多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和概括,以期能够引起教育领域内的学者以及实践者做更进一步思考并为此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首先,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综合论述了我国现有的关于基础教育教育集团办学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我国基础教育教育集团化办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一些概括和总结,期望能为接下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比较明晰完整的思路。其次,对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并做了大量的理论分析,接着对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利弊进行了深入法人分析。最后,本文试图通过对基础教育集团办学所存在问题的相关研究,对如何解决和完善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其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笔者认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既能促进教育公平,又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是促进教育优质以及均衡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改革形式。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并不是很完善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促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注重集团的品牌效应,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优质的教育质量等各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基础教育优质品牌的社会效益,降低集团的成本与风险,大规模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满足现代都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选择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