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比较弱,对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来构建知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的提问机会不多。此外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加之教师、教材的“权威性”,使学生不敢提问,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思维被教师牵着走,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然而,问题是探求知识的开端,是开拓思维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一书也提到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提问和解决过程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提高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为重点,希望能够解决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和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通过对高中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对化学教师进行访谈,分析产生了导致学生不敢问、不会问、没问题的影响因素。得知原因后,结合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分三个阶段实施了以下培养策略:①激发阶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顾虑,强化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从心底里想提问,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②优化阶段: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通过创设源自生活中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问问题的素材。同时把提问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传达给学生。③升华阶段:通过建立问题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展示、自主命题等活动,使学生享受提问的乐趣,养成质疑的习惯。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以《氨》的教学为例进行实验后的检测。在实验班采用“启发讨论—发现问题—问题探究—构建新知”的教学模式,而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从后测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成绩优于对照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明显比对照班活跃,发现问题的敏锐度高,生成性问题较多。可见新的教学方式的实践对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针对以上现象,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师生观念要转变,要注重学生的内在变化,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其次,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训练思维,提升提问能力;再者,教师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答疑;最后,要设计多样性的作业,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保护学生的提问热情。希望本人的教学实践研究能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新的形式下,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并暴露出多种弊端。基于此,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
决策树是数据挖掘中常用的分类方法。针对高等院校学生就业问题中出现由噪声造成的不一致性数据,本文提出了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决策树模型,并应用于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该方法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哲理小说,故事展示的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一个缩影,是揭示人性恶的现代版寓言。故事通过展示善与恶、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冲突,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乡土史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源走进了课堂,在历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对历史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以亳州地区为例,分析了该
奶牛生产后如未清除细菌污染物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该疾病会严重危害奶牛生产性能、减少奶牛使用年限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益生菌是一种来源于生物机体、绿色健康无污染的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个春秋,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前进的步伐,人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了,老百姓钱包鼓起来了,但是由于城镇二元化结构的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是当今中国发展的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与服务方式,构建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制探索。2017年,江苏就着手探索推动“以平安稳定为主业、以全要素网格为基础、以智能化
为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应付方式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提高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洛阳市、南阳市五所高中的200名教师进
<正>句后非谓语动词独立使用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同学们在各类考试中遇到这类题目也经常出错。下面通过对近年各地市有关考题的分析来帮助大家掌握这个知识点的一些主要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