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生产后如未清除细菌污染物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该疾病会严重危害奶牛生产性能、减少奶牛使用年限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益生菌是一种来源于生物机体、绿色健康无污染的活性微生物,因其能更好作用于生物机体,现已成为研究的的热点,是防治细菌性疾病的新方向。乳酸菌是一种常见益生菌,常见于肠道,是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乳酸菌能够促进机体微生态平衡,其生理功能与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应用乳酸菌治疗人类消化道和生殖道疾病已见于临床报道,但其用于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筛选了能够用于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乳酸菌菌株,并对菌株及其制剂进行了功能特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奶牛源益生乳酸菌分离鉴定从产后30~50天健康奶牛子宫颈口采集的黏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乳酸菌,并通过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5份样品中共得到13株乳酸菌株。经上清抑菌试验和细胞黏附试验最终筛选出2株兼具良好抑菌活性和优良细胞黏附能力的“益生菌”乳酸菌株。2.乳酸菌制剂制备及特性研究通过混合不同乳酸菌株,组合抑菌试验找到最佳的抑菌组方;经伊红美兰平板试验表明乳酸菌株与大肠杆菌之间存在竞争抑制或拮抗作用;通过热稳定性试验、胰蛋白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调节pH等试验等分析乳酸菌主要抑菌成分和最佳培养温度。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主要抑菌成分为细菌素等蛋白类物质和过氧化氢,其最适培养温度为39℃,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魏斯氏细菌主要抑菌成分为有机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其最适合培养温度为39℃,产酸能力较强;粪肠球菌主要抑菌成分为有机酸,其最适温度为37℃,产酸能力低于其他两株菌株。3.菌株及其制剂安全性评价通过将乳酸菌小鼠腹腔注射和家兔阴道灌注,以受试动物精神状态、体温等临床表现及脏器等病理变化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单菌及复合乳酸菌株接种均对小鼠组织器官无安全性影响,也未引起家兔阴道明显炎症反应。筛选乳酸菌株及制剂可以用于下一步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