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崛起。这种发展也伴随着全球结社革命的进行。利国家危机、发展危机、环境危机、社会主义危机下,民众对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感到越来越失望。在这种失望之余,人们还是寄希望于产生一种替代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在这场革命下,政府部门对自己曾经的政策制度和非营利部门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反思。各国政府也纷纷加强了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而在全球比较视野下的约翰·霍普金斯比较项目,通过对来自不同大洲,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和不同政治背景的2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的比较和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全球非营利组织的总体风貌。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在各个领域与政府有着广泛的合作。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上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萨拉蒙的非营利组织思想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写作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第二部分,介绍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特征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作用。第三部分,萨拉蒙的志愿失灵理论和它的表现形以及出现原因进行论述。以22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的数据来阐释霍普金斯比较项目的几个重要发现,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差异性。第四部分,对萨拉蒙的非营利组织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局限进行论述,并根据萨拉蒙的非营利组织思想阐述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带来的启示。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法和文献法两种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了莱斯特·M·萨拉蒙教授的《公共服务中的伙伴》和《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世界》以及王浦劬教授和萨拉蒙教授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为主要参考资料。了解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还选择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作为参考。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不同学者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解,以及了解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各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