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分析与校验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由于其总造价相对较低,施工简单,在我国中小城镇的临街建筑中普遍使用。但该类结构体系“头重脚轻,上刚下柔”,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目前,对底部一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更能满足底部大空间功能需求且普遍应用于中低烈度区的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研究较少,且多以试验研究为主,仅局限于特定实际工程,试验研究费时费力,每次试验所考虑的影响因素有限;理论研究则多以层模型为主,只能宏观反映结构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和Pushover分析,研究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构第三层与第二层不同侧向刚度比、相同层刚比条件下底部框架不同跨度以及过渡层不同构造措施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初步结论:①本文分析结果所反映的规律同类似结构试验分析规律较为一致,说明该方法用于分析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是可行有效的。②按规范合理设计的7度区典型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③随着层刚比的减小,结构的薄弱层由底部框剪层转至上部砌体层。层刚比1.5模型表现出较强的抗震能力,即能有效发挥底部框剪层良好的耗能能力,上部砌体层变形又不至于过大,建议7度区层刚比最优控制在1.5左右。④层刚比相同而底部框架跨度较大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其整体位移响应相对较大,底部框剪层变形增大。新抗震设计规范增加过渡层构造措施可有效改善过渡层墙体的破坏情况,同时也使得底部框剪层变形增大,但仍满足规范要求。⑤Pushover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相差不大,基于ABAQUS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可作为一种简单适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来分析底框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变形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适用性。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本文以《There is a big bed》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无人驾驶汽车是集计算机、控制工程以及车辆工程科学于一体的无人驾驶技术,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七大行业之一。安全是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行驶的基本保障,是反映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安全行驶主要取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驱动单元、转向单元以及制动单元的质量和性能。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导航技术、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为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减少了一般性安全隐患、避免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在详细分析厂区电动巡逻车无人驾驶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22岁,因复视、行走不稳、发热5 d,伴意识障碍4 d入西南医院神经内科。缘于1997年1月18日19:00突发视物成双伴头昏,0.5 h后出现行走不稳(呈醉酒样),右手不听使唤,同
市郊新城规划建设是后世博时期上海城市转型和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动力。随着长三角高铁网络的建设进入收获期,位于高铁网络节点的大城市郊区新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正>创伤性纵裂血肿(interhemispheric subdural hematoma,ISH)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自1940年Aring和Evans报道了首例ISH以来,至今临床上也仅有140余例的报道。在该文章中,我们
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资源,而化肥更是国民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秸秆利用不当与过量施肥的情况日趋严重,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合理利用秸秆与化
目的:通过观察冷蒿中分离纯化的五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子宫颈肿瘤细胞、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人肝癌细胞和人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这五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的体外抑
在介绍研究区域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和偏离-份额(Shift-share)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空间布局和职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等级规模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