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是中国散文史中光辉灿烂的一笔,尽管这一笔有过艰辛、曲折,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在一代又一代散文作家的努力下,散文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艰难的向前迈进。纵观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周涛的散文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两种文化的滋养使他以独特的视角关照当代文学。他的这种审美现代性使他的散文创作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散文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为散文在当代社会语境中的新发展做出贡献。散文是他独特生命体验的结晶,周涛以散文为旗,树立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论文第一章周涛散文话语的诗性建构,本章节在探索周涛散文存在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散文文本进行细读。从作家的视角、姿态、话语方式去探讨散文的语言特色、结构安排、叙述方式以及意象选择等,从而体现周涛散文的文体特色和诗性内涵。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对显性结构——文本进行解读,了解周涛在散文写作中的各种艺术手法,并且,进一步得总结这些艺术手法怎样综合成为周涛散文独特的创作风格。对文本的细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周涛散文所体现出来的内部心理结构。第二章周涛散文创作的根基——第一节思想传承,周涛散文汲取了中国传统思想,现代思想的精华,又对当代人的思想现状作出艺术性的思考。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主要是指对儒家思想观念的扬弃,体现在“内圣”与“外王”,“血缘根基”,“天人合一”等传统思想的继承,但同时又批判其中不利于思辨理性发展的中国实用理性;对中国现代思想的继承体现在“启蒙”的主题,从而主动承担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第二节文体传承——现代对古代的继承与发展。鉴于散文在古典文学中的正宗地位,考察当代散文的文体特征,就必须到古代散文中去寻找其发展的脉络。本章首先简要概述中国散文文体的几个内部构成因素的演变历程,周涛散文文体风格多样,有传统文学的渊源、现代文学的痕迹。研究其文体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散文文体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从而明确周涛散文在这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第三章“流亡”心理—时代语境的映射。上一章细读了周涛散文的文本,这一章试图从这些表层结构中解读散文的深层意蕴。探讨周涛作为当代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之一,作为继往开来的复杂个体,怎样将自己的边缘性生命体验,现代性焦虑融入到散文创作中,“自然崇拜”情结,介于两种文化间的徘徊心态以及散文中的“人杰”意识等都有其更深一层的形而上的原因。作为中国作家,周涛与中国当代其它散文家的区别,同为西部作家,与张承志、马丽华、刘亮程等作家的散文相比较,周涛的散文又有哪些特色。这些展现了在当代社会语境中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结语部分在充分肯定周涛散文创作成就的基础上,指出其在转型过程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