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与发病运气,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应用阴阳学说、运气学说来指导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14年1月20日至2016年1月19日于茂名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病人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发病时间,按照五运六气时间段得出发病运气;收集病例的中医四诊信息,填写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根据量表得分确定其证候要素;建立信息数据库,应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要素分布在甲午年为内风235频次、内火14频次、痰湿82频次、血瘀80频次、气虚135频次、阴虚29频次;乙未年为内风310频次、内火26频次、痰湿138频次、血瘀102频次、气虚147频次、阴虚47频次。2、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要素在甲午年及乙未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两年,内风出现频次最多,气虚次之,而内火出现频次最少。3、从六步间气来看,在甲午年,证候要素内风、血瘀、阴虚在各间气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火、痰湿、气虚在各间气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未年,证候要素内风、痰湿在各间气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火、血瘀、气虚、阴虚在各间气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要素分布在甲午年及乙未年与五运六气规律大致相符,由此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分布具有一定的运气学规律,但确切的结论尚有待于大样本的更深入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