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探索如何减缓、消除贫困,改善国民生活。中国几代共产党人经过不断研究、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的思想和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脱贫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心系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多次深入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把扶贫提升到了亘古未有的战略高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他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其自身基层实践经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思想。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史论结合法,对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做了系统研究。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的提出的国内背景是我国高度重视贫困问题,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接近,扶贫投入效果边际递减,又遇到突发疫情挑战的艰难现状,我国的贫困治理问题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背景是世界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扶贫道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世界发展的浪潮中独善其身,我国积极致力于世界贫困治理。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提出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列宁消除贫困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扶贫思想。它的形成过程分为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逐步完善时期三个阶段。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指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合力扶贫,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的实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扶贫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十六字基本原则。习近平认为扶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民族团结。他指出要通过制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生态扶贫的途径来解决我国的深度贫困问题。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的意义分为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价值: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推进了我国反贫困的历史进程,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意义: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能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推动了我国消除贫困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