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同、序贯及含铋剂四联疗法初次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疗效分析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15950225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应用10天伴同疗法、序贯疗法及含铋剂四联疗法进行初次治疗,比较三组根除率、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的差异,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选择最佳根除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且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及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例150例,其中含铋剂四联疗法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餐前30分钟口服,2/日;枸橼酸铋钾胶囊0.6g,其中含铋剂220mg,餐前30分钟口服,2/日;阿莫西林胶囊1.0g,餐后即服,2/日;克拉霉素分散片0.5g,餐后即服,2/日。疗程10天)53人,序贯疗法组(前5天,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餐前30分钟口服,2/日;阿莫西林胶囊1.0g,餐后即服,2/日;后5天,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餐前30分钟口服,2/日;克拉霉素分散片0.5g,餐后即服,2/日;左氧氟沙星胶囊0.2g,餐后即服,2/日。疗程共10天)50人,伴同疗法组(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餐前30分钟口服,2/日;阿莫西林胶囊1.0g,餐后即服,2/日;克拉霉素分散片0.5g,餐后即服,2/日;左氧氟沙星胶囊0.2g,餐后即服,2/日。疗程10天)47人。对入组病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及停药4周3个时间节点分别进行随访,记录病例临床症状,并根据症状评分表进行评分。在治疗结束及停药4周2个时间节点分别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组病例均于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试验结果。比较三组根除率、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数据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ITT分析:含铋剂四联疗法组根除率为79.2%,序贯疗法组根除率为68.0%,伴同疗法组根除率为87.2%。经过统计学分析示三种根除方案并无显著性差异(P=0.071)。PP分析:含铋剂四联疗法组根除率为89.4%,序贯疗法组根除率为72.3%,伴同疗法组根除率为93.2%。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含铋剂四联疗法组与序贯疗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疗法组与伴同疗法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铋剂四联疗法组与伴同疗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2三组方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含铋剂四联疗法组:3.20±2.16vs0.82±1.11vs0.27±0.53;序贯疗法组:3.51±2.28vs0.55±1.00vs0.23±0.56;伴同疗法组:3.28±2.11vs0.74±1.13vs0.26±0.53),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三组间相比同一时间节点症状评分(治疗前:3.20±2.16vs3.51±2.28vs3.28±2.11;治疗结束时:0.82±1.11vs0.55±1.00vs0.74±1.13;停药4周后:0.27±0.53vs0.23±0.56vs0.26±0.53)无统计学差异(P=0.999)。3不良反应发生率:含铋剂四联疗法组17.0%(9/53),序贯治疗组16.0%(8/50),伴同治疗组36.2%(17/47),统计学分析示含铋剂四联疗法组与序贯疗法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893);而序贯疗法组与伴同疗法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含铋剂四联疗法组与伴同疗法组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不良反应轻微,停药4周后不良反应均消失。4三组成本-效果比较:含铋剂四联疗法为2.59,序贯疗法为2.28,伴同疗法为2.62;含铋剂四联疗法组与序贯疗法组相比,每增加1%的根除率成本增加3.90元;伴同疗法组与序贯疗法组相比,每增加1%的根除率成本增加3.77元;伴同疗法组与含铋剂四联疗法组相比,每增加1%的根除率成本增加3.19元。结论1 10天含铋剂四联疗法与伴同疗法对慢性胃炎Hp阳性初治患者的根除率高于序贯疗法。2 10天伴同疗法、序贯疗法及含铋剂四联疗法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无差别。3 10天含铋剂四联疗法及序贯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伴同疗法。4 10天序贯疗法的成本-效果优于含铋剂四联疗法,含铋剂四联疗法的成本-效果优于伴同疗法。
其他文献
该实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采用栓线性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及持续局灶缺血的不同模型,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COX-2蛋白表达分布及时程变化,进一步
该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生理性抗凝因子蛋白C的活性情况及巴曲酶同类药品降纤酶对蛋白C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论: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蛋白C活性及纤维
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对ETT常用的各项指标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ETT对CHD的诊断价值;同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