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沈阳市出现第一例非洲猪瘟报道之后,非洲猪瘟在我国大肆蔓延,造成猪只大量死亡,由于非洲猪瘟与经典猪瘟在临床上表现出很多相似性,猪只突发类似疾病,直接被判为非洲猪瘟,处理方式直接扑杀,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今在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很多猪场的猪只不是因为感染非洲猪瘟死亡,而是因为养殖户忽视了经典猪瘟防控,猪只感染经典猪瘟造成的死亡,因此,猪场更应该做好经典猪瘟预防,尤其是猪瘟疫苗的选择更为关键。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常态化管理后在改建的简单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种猪瘟疫苗的病毒含量及外源病毒含量,同时将5种猪瘟疫苗接种两个猪群进行临床免疫效果评价,进一步将筛选的疫苗采用不同免疫程序进行临床免疫效果评价,筛选出最佳免疫程序,进而采用不同免疫途径和剂量进行临床免疫效果评价,筛选出最佳免疫途径和剂量;疫苗免疫后,采集仔猪血液进行血常规分析,评价疫苗免疫前后猪只健康状况,为疫苗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本研究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种猪瘟疫苗病毒含量及其它病毒含量分析研究试验运用RT-PCR方法扩增猪瘟疫苗病毒(HCLV)基因200 bp片段,同源性达到98%,扩增效率为94.1%,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为0.99,精准灵敏度为6.4*10~2copies/μL,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外源性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5种猪瘟疫苗都不含外源病毒(BVDV、PCV2),但5种猪瘟疫苗抗原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猪瘟C苗病毒含量为15.9*10~4copies/头份,在5种猪瘟疫苗中属最高,其次是A、E苗较高,B苗最低,C苗与A、B、D、E苗相比差异显著(P<0.05),A、B、D、E苗之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猪瘟C苗在5种疫苗中质量作为优选,其次是A、E疫苗。试验二5种猪瘟疫苗接种两个猪群进行临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试验分别在Ⅰ猪场和Ⅱ猪场进行,试验分为6个组,5个试验组将5种猪瘟疫苗按照35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剂量为1头份/头,对照组不免疫,在仔猪35、65、86、95日龄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Ⅰ猪场和Ⅱ猪场仔猪使用猪瘟C苗产生的抗体阻断值、阳性率明显高于A、B、D、E苗和对照组,说明猪瘟C苗产生的免疫效果优于A、B、D、E苗。试验三不同免疫程序对仔猪临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试验设计为4个组,将猪瘟C苗做为试验用苗,免疫剂量按照1头份/头进行,免疫程序分组:Ⅰ组28日龄首免、56日龄二免,Ⅱ组35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Ⅲ组35日龄首免、50日龄二免,Ⅳ组21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其它疫苗免疫按照正常进行。结果表明:在35、65、86、95日龄,Ⅱ组仔猪抗体阻断值均优于Ⅰ组、Ⅲ组、Ⅳ组,说明采用35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程序产生的免疫效果最好。试验四不同免疫途径和剂量对仔猪临床免疫效果评价研究试验设计分5个组,将猪瘟C苗做为试验用苗,免疫程序采用35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免疫途径、剂量分组:Ⅰ组肌肉注射0.5头份/头、Ⅱ组肌肉注射1头份/头、Ⅲ组口服使用1头份/头、Ⅳ组口服使用2头份/头,对照组不使用疫苗。结果表明:在35、65、86、95日龄,Ⅱ组仔猪抗体阻断值均优于Ⅰ组、Ⅲ组、Ⅳ组,说明肌肉注射免疫效果好于口服使用,本试验最佳免疫途径、剂量是肌肉注射1头份/头。试验五猪瘟疫苗免疫对仔猪血常规指标分析及疫苗安全性研究试验设计分两个组,在试验四基础上,分析Ⅱ组、对照组仔猪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Ⅱ组仔猪免疫猪瘟疫苗后体内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比例等血液指标有所上升,对照组指标略有下降,说明猪瘟疫苗免疫产生了较好效果,激发了猪体内免疫系统,免疫猪瘟疫苗比不免疫猪瘟疫苗对猪只健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