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下放背景下苏格兰民族党与威尔士党分离主义策略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9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权力下放是英国在二十世纪末采取的重大宪法改革措施之一。1999年,全英国范围的权力下放正式开始实施。截至2019年末,权力下放已经在英国实行了二十年。遏制分离主义是权力下放政策的重点目标之一,因此二十年来英国内部分离主义运动的发展状况便成为衡量权力下放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与英格兰及北爱尔兰不同,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权力下放具有高度相似性,即通过自治权与族群身份的结合从而形成了族群自治的模式。苏格兰和威尔士不仅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其族群身份也在制度上得到进一步彰显。有观点认为,族群自治对于族群性的强调,为分离主义者利用族群身份的差异来动员民众、赢得更多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对维护国家统一而言是危险的。显然,上述观点成立的前提是分离主义者的策略会建立在族裔民族主义的基础上。作为民族主义思想的两大分支,族裔民族主义和公民民族主义的区别是明显的。简而言之,前者认为民族应当由客观的、先验的“族群性”来决定,而“族群性”本质上又是通过血缘所赋予的,并以语言、习俗、文化等特质作为外在表现;后者则否认“族群性”是构成民族的唯一决定性标准,而是更加强调个体的主观意愿在维系民族共同体中的作用。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前者往往被认为是非理性的、狭隘的和极端的,后者往往被认为是理性的、开放的和包容的。对于分离主义者而言,构建民族共同体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首要问题。由于分离主义往往涉及特定族群,因此族裔民族主义在历史上的分离主义运动中并不少见,其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也不容忽视。然而,在当代西方世界,越来越多的分离主义运动开始出现向公民民族主义转变的趋势。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选举政治的现实需要以及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都大大限制了当代西方国家内部分离主义运动利用族群差异等议题来谋求“独立建国”的空间。即使是在族群自治的环境下,这些分离主义者也已很难通过公开宣扬族裔民族主义来达到它们分离主义的目标。虽然它们并未放弃对本族群特质的重视和坚持,但在官方层面上,它们更多地还是以公民民族主义者自居,明确将“民族”的概念建立在基于地域的公民共同体而非族群身份上。这种分离主义策略上的变化并非偶然,而是由它们所处的政治及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本文重点考察的对象为苏格兰和威尔士分离主义运动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民族主义政党——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权力下放无疑强化了苏格兰和威尔士这两个地区的族群身份,同时创造出了以本地区为重心的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为族裔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作为苏格兰和威尔士分离主义运动的主导者,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在权力下放之后并未以排他的族群身份来定义“民族”,而是采取了公民民族主义的策略,将“民族”定义为由本地区各族群共同构成的公民共同体。相应地,两党对于分离主义合法性的构建更多地集中在本地区全体民众的经济、社会等现实利益问题上。不过,即使都采取了公民民族主义的策略,以维护公民共同体的集体利益为诉求,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的发展状况却有较大差异。这说明除了在“民族”构建问题之外,还存在很多因素在影响着分离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进一步表明,试图只通过族群身份差异来理解分离主义运动是片面和不准确的。本文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历史分析和案例比较,使用了一定的官方文件、法律条文和民调数据等一手资料。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首先,本文将民族主义理论中族裔民族主义和公民民族主义的视角有机结合起来,引入到英国权力下放与分离主义的研究之中,与传统上的政治、法律研究相互补充,以民族主义政党为切入点展开经验研究,思考客观先在的族群身份和以个人意愿、权利为基础的公民共同体与分离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英国这一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国家的经验研究,丰富、补充了现有民族主义相关理论。其次,本文关注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的最新发展,特别是2016年脱欧公决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探讨脱欧变局对苏格兰和威尔士分离主义的影响,以及英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等问题,力求作出更全面和准确的分析与判断。最后,本文在关注苏格兰民族党和威尔士党在追求分离主义目标时淡化族裔民族主义而侧重公民民族主义这一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其背后的策略性考量和工具性实质,探讨这一新趋势对未来更广义的分离主义运动的影响。
其他文献
现有唐·德里罗研究聚焦于消费文化、技术理性和媒介文化对德里罗小说人物之自我认识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着眼消费文化的学者揭示了外在形象商品化对德里罗小说人物的异化作用,研究媒介文化的学者指出影像崇拜对德里罗小说人物的主体建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考察技术理性的学者关注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医疗科技的异化作用,他们认为这些科技将人体变成数据和影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自我认识和生活方式。总体来看,德里罗研究涉及的
2001年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将“使‘走出去’战略在建设系统有所创新”写入“十五计划”(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标志着“走出去”战略正式启动,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从注重“引进来”发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轮驱动。自此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进行对外投资的主体既有国有企业亦有大中型民营企业。根据最新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1980年,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著名的概念隐喻理论,使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从仅限于语言表达层面的修辞方式转变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以及文化实践的产物,隐喻成为了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隐喻研究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Forceville提出了“多模态隐喻”这一概念,揭示了语言之外,图像、音乐、手势等其他模态参与建构隐喻的可能性。自
19世纪末,随着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和通商口岸的逐步开放,大批西方外交官、商人、传教士、旅行家等群体入华,推动中西交流又一次达到繁盛。在来华的西方人中,作为剧团演员的路易丝·乔丹·米恩(Louise Jordan Miln,1864-1933)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米恩19世纪末到达中国,游历了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将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出版,并开始小说创作。至1933年去世,米恩共出版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其内部得以稳定运营。本文中,笔者建议通过导入金融工程技术的方式,切实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其中具体论述的操作办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金融领域和工程领域开始出现了此前未曾有过的密切链接,借势工程技术优化现有的银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大数据、
期刊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构建了多元智能化本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期望能为今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Hp阳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联合2种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两组均连续用药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24/3
目的探讨Nrf2/HO-1自噬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右美托咪定组(造模前30 min内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30μg/kg)、Nrf2抑制剂鸦胆子苦醇组(模型制备前10 d,隔天腹腔注射鸦胆子苦醇0.4 mg/kg),鸦胆子苦醇+右美托咪定组(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百草枯(PQ)中毒肺损伤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24只(8~10周龄,180~200 g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百草枯组(n=8):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PQ+LBP组(n=8):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后灌胃给予枸杞多糖(400 mg/kg);对照组(n=8):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各组大鼠于干预后3 d麻醉处死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帕金森病大鼠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褪黑素(5 mg/kg)组、Nrf2抑制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7 mg/kg)组、Nrf2抑制剂阴性对照(Nrf2-NC)(植物油,10 mL/kg)组、褪黑素+ATRA(5mg/kg+7 mg/kg)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