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的形成基础及对传统刑法观念的突破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和解历久而弥新,人类伊始,刑事和解就无声地孕育在社会之中。时至今日,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刑事和解以其特殊的意义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作为纠纷的解决手段而被广泛运用。然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刑事和解热”持续升温的同时,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优点,更要探寻刑事和解得以形成的基础,以及其理念与传统刑法观念的区别,真正理解刑事和解的价值所在,为刑事和解的良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从刑事和解的定义入手,通过对刑事和解定义的界定、发展历程的回顾、形成基础的分析,再加上与传统刑法观念的比较,深入分析得出刑事和解得以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和致谢,作为核心的正文部分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刑事和解的定义解读。笔者对中国传统“和”观念下的“刑事”与“和解”分别进行解读;接着,对目前学界有关刑事和解定义较为主流的观点作了整理并对各观点进行评析,然后通过对刑事和解概念本身的广义、狭义范围的重新定位,加上与刑事和解概念相近似的刑事调解概念的分析统一,最终得出本文对刑事和解的定义: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与加害人通过自愿平等协商,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就所涉民事赔偿达成一致和解,并以此影响司法机关对加害人刑事责任的最终认定。第二部分,刑事和解的历史沿寻。笔者通过对历史脚印的追寻,讲述了刑事和解从萌芽-兴盛-衰落-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从而揭示刑事和解这一现象的根源和历史连续性。由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使得纠纷解决方式从最初期“以牙还牙”的复仇到后来的罚金和解。但伴随着国家刑罚权的收回,刑事和解随即沉寂了下去,直到二十世纪中期,由于传统刑法理论的缺陷、被害人权利的重视和提高司法效率的要求,使得刑事和解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迅速发展。第三部分,刑事和解的形成基础。刑事和解的形成有着众多因素,文化思想、地域空间等的差异都会导致刑事和解不同的形成基础。笔者以空间为分线,从东西方两个视角说明。在西方,恢复正义、平衡和叙说这三大理论成为刑事和解的理论支撑,恢复正义理论强调对损害社会关系的修复,平衡理论强调重构被犯罪打破的平衡,叙说理论强调通过被害人对加害人的倾诉来缓和关系。但由于平衡理论和叙说理论自身的瑕疵,使得恢复正义理论一枝独秀,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恢复正义理论几乎成为了刑事和解形成的唯一基础。刑事和解的形成基础主要表现在:“和合”文化是刑事和解形成的文化基础;“息讼”、“劝讼”是刑事和解形成的观念基础;追求经济效益、寻求社会稳定是刑事和解形成的社会基础;“礼法合一”是刑事和解的伦理基础;“和谐社会”和“宽严相济”的提出是刑事和解形成的政治关怀。第四部分,刑事和解对传统刑法所追求价值的突破。由于传统刑法观的局限,使得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已不能被传统刑法价值追求所体现,因此刑事和解对以上价值重新进行解读并补益了各种价值。从刑法效益上看,被害人、加害人、公权力机关都有各自的因素促使他们选择刑事和解,而从国情和节省司法资源及彻底解决社会问题来看,刑事和解的运用发展也是必然。第五部分,刑事和解对传统刑法理论的突破。笔者从传统刑法理论对犯罪本质、刑事责任的认定入手,通过对传统刑法理论的解读,与刑事和解理论相比较找到刑事和解理论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并总结出刑事和解理论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期刊
针对如何高效准确地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搜索到所需的资源,分析了现有搜索算法的优缺点,结合P2P网络中的信任机制对源节点请求算法和中继节点的转发、响应算法进行改进,提出SA
2013年1月1日施行的修改后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协议管辖制度内容的调整,拓宽了该制度在国内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统一了国内与涉外民事诉讼的适用标准,同时在国内民事诉讼中
期刊
支瑞平,常州联通一名普通司机,在“5712大地震”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随江苏联通首批抗震救灾应急通信分队奔赴灾区,执行恢复通信任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联通员工“敢于拼
期刊
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诉讼案件的公正、高效、有序进行,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由法院相关部门在立案、分案、审理、结案、卷宗移送、归档等环节,对合议庭、独任法官
针对目前中继网络动态资源分配最优解尚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将信息论和有效容量有机地结合,独立求解出估计转发(EF)中继网络动态资源分配的最优解,并以典型网络为例,基于动态资
5月15日,南通电信10000客户服务中心接到通知,要求紧急调集人员,承接绵阳114话务,确保生命线畅通。10000号迅速抽调15名话务员,成立了一线支援小分队,和号百中心的同事们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