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拒绝,作为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而又敏感的“不合作”言语行为。由于其本质上对交际双方的面子造成威胁,因此它需要言者的谨慎处理以及听者的正确释语,对交际者的语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拒绝言语行为,国内外的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以及二语习得等领域。研究的内容囊括了拒绝语的模式和公式化探究、拒绝策略的分类、迁移以及影响因素。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更多地是在列举和描述语料,缺乏对拒绝语一个系统的分类。并且在分析影响拒绝策略选择的因素时,仅局限于社会地位、社会权势以及文化因素而忽视了交际双方的作用。另外研究方法多为单一的“语篇补全测试”,研究对象多限于高校在读生,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研究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选取贴近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现实的美剧《绝望主妇》全八季中400条拒绝语为语料,旨在对英语拒绝语的表达方法、策略以及影响拒绝策略的因素作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以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问题如下: (1)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有哪些表达方式与构成因素? (2)语料中的英语拒绝策略有哪些?各种策略使用的频率有何差异? (3)影响不同策略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基于俄罗斯学者弗罗尔金娜对会话含意理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语句和语篇的层次对拒绝语的表达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得出结论: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可通过词汇、句法、超音段、语境文化、逻辑以及策略手段完成目的。并且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英语拒绝语的构成因素:中心语,辅助语和修饰语。从礼貌理论出发,将拒绝策略分为五类:不使用补救策略、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以及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通过对各种策略使用情况的统计,本研究发现:直接拒绝策略以及间接拒绝策略中的解释、回避、劝阻等出现频率较高。另外本研究发现:(1)交际者的内心世界会影响拒绝策略选择的转变。(2)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拒绝策略。成人多使用间接拒绝策略,儿童一般直接表达内心的想法。面对社会权势高的人,拒绝者较多使用间接拒绝策略,而对社会权势低的人则经常使用直接拒绝策略。在美国的弱语境文化以及强调个人主义的影响下,美国人偏向于直接表达拒绝意图。(3)交际双方所处的时间和地点也会影响到拒绝策略的选择。 本研究在理论上,既丰富了拒绝言语行为的理论,也拓宽了这些理论的应用范围。从实践方面,该研究提供了很多拒绝技巧,帮助人们在实现拒绝目的的同时,还把威胁面子的程度降至最低,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和社交关系。此外,该研究还会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为跨文化交流和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