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感觉记忆是人类视觉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作为对外界视觉信息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其在人类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关于视觉感觉记忆中是否存储有类别信息,学界仍未达成共识。近年来关于识别电位(Recognition Potential, RP)的研究和讨论结果显示,类别信息存在于感觉记忆中也是有可能的,但这种信息并不是在完全识别视觉刺激之后获得的抽象类别信息(如语义信息),而更可能是一种自动化加工的类别特征信息(即基于视觉空间特征的分类信息)。本研究包括三部分,即两个行为研究和一个脑电研究,逐步考察了视觉感觉记忆中类别信息的精细程度及其加工和提取机制。研究一、二采用两种类别材料,即字母—汉字类别材料和植物—动物类别材料(将两者分别定义为大范畴类别材料和小范畴类别材料),都采用Sperling部分报告范式,试图从行为层面考察视觉感觉记忆中类别信息的精细程度和提取机制。研究一结果发现,(1)无论是大范畴类别(汉字vs.字母)实验还是小范畴类别(植物Vs.动物)实验,位置提示和类别提示都表现出了部分报告优势效应;(2)大范畴类别实验中,位置提示和类别提示的部分报告优势效应都不受刺激数目和排列方式的影响。排列方式对位置提示任务成绩的影响与刺激数目有关,但对类别提示任务成绩的影响则与刺激数目无关:刺激数目对位置提示任务成绩的影响与排列方式有关,但对类别提示任务成绩无影响;(3)小范畴类别实验中,刺激数目对部分报告优势效应没有影响,且排列方式只对类别提示的部分报告优势效应有影响。排列方式对位置提示任务的成绩没有影响,但对类别提示任务的成绩有影响;刺激数目对两种部分报告任务的成绩都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大范畴类别信息(汉字vs.字母)存在于视觉感觉记忆中;小范畴类别信息(植物vS.动物)可能存在于视觉感觉记忆中,当两种类别刺激混合排列时提取更加困难。结合以往研究推测,小范畴类别实验中类别提示的部分报告优势效应的出现可能与目标刺激所在的位置有关,于是,研究二在分析部分报告优势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位置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视觉感觉记忆中,大范畴类别信息(字母-汉字)的提取是一种先选择后识别(select-then-identify)的认知加工过程:(2)小范畴类别信息(植物-动物)并不存在于视觉感觉记忆之中,其提取过程是在短时记忆中完成的。研究三实验材料为字母—汉字类别混合刺激(即大范畴类别材料),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视觉感觉记忆中类别信息加工和提取过程的脑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位置提示任务中刺激可能是按照上下行两张图片分别登记的,而类别提示任务和全部报告任务中刺激则可能是作为一个矩阵整体登记的;(2)类别提示任务中刺激受到自上而下加工(即任务导向)的影响,大脑对类别信息进行了有意的分类登记,而位置提示任务和全部报告任务中刺激则是自动分类登记:(3)感觉记忆信息加工阶段中类别信息的自动登记和有意登记,并没有对后面的刺激提取产生影响,类别提示任务和全部报告任务在此阶段都涉及刺激类别信息的提取;而位置提示任务虽然也包含刺激类别信息的提取,但其是从上下行图像登记中选择刺激的,与前两者不一样。这些结果表明,视觉感觉记忆中类别信息的加工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自动分类登记和后期的有意登记(自上而下的加工,受类别提示任务导向的影响),而提取过程与位置提示任务一样,也是先选择后识别的认知加工方式。这个结果与研究二结果是一致的。综合研究一二三,可以看出,视觉感觉记忆中并没有语义类类别信息(如植物vs.动物),而只有基于视觉空间特征这类自动化加工的类别信息(如字母vs.汉字),且这类信息的提取是先选择后识别的认知加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