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揭示土壤水分、铅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紫穗槐和侧柏苗木光合作用和水分代谢的影响规律。本试验选择苗龄为1年长势一致的紫穗槐和侧柏苗木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60%,80%,100%)和铅胁迫(土壤铅含量为0,1000,2000,4000,6000mg/kg)处理对紫穗槐和侧柏苗木叶绿素、净光合速率、细胞膜透性、叶水势指标的变化,来探讨两树种的抗旱性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土壤水分、铅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紫穗槐和侧柏苗木光合作用和水分代谢的影响规律。本试验选择苗龄为1年长势一致的紫穗槐和侧柏苗木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60%,80%,100%)和铅胁迫(土壤铅含量为0,1000,2000,4000,6000mg/kg)处理对紫穗槐和侧柏苗木叶绿素、净光合速率、细胞膜透性、叶水势指标的变化,来探讨两树种的抗旱性和抗铅性,进而揭示植物在逆境下的抗性机理,为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重金属矿业废弃地植被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穗槐叶绿素总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而侧柏叶绿素总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下降趋势。不同水分胁迫紫穗槐叶绿素总量随着铅胁迫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紫穗槐叶绿素总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和土壤铅含量为4000mg/kg时最小为对照处理的72.23%。在充分供水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和轻微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下侧柏叶绿素总量随铅含量增加变化趋势和紫穗槐一致,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和土壤铅含量4000mg/kg时,侧柏叶绿素总量达到最小值为对照处理的17.21%。但是在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下的侧柏叶绿素总量随铅含量的增大逐渐下降。2.紫穗槐净光合速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逐渐下降,而侧柏净光合速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紫穗槐净光合速率随着铅胁迫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且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和土壤铅含量2000mg/kg处理下紫穗槐净光合速率最大为对照处理的1.17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土壤铅含量4000mg/kg处理下紫穗槐净光合速率最小为对照处理的0.15倍。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侧柏净光合速率随着铅胁迫的增大无明显规律可循。3.紫穗槐和侧柏的水分利用效率都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只是紫穗槐水分利用效率在三个水分胁迫处理下都与对照处理呈极显著性差异,并且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土壤铅含量4000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对照处理的2.02倍,而侧柏水分利用效率只有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显著大于对照处理,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土壤铅含量1000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对照处理的2.93倍。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紫穗槐水分利用效率随着铅胁迫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与紫穗槐相比侧柏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铅胁迫的增大无明显规律。4.紫穗槐和侧柏电导率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变化趋势一致,都是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铅胁迫的增大,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的紫穗槐和侧柏电导率变化趋势一致,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紫穗槐和侧柏苗木电导率分别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和土壤铅含量4000mg/kg处理下及土壤相对含水量为100%和土壤铅含量1000mg/kg处理下达到最小值,分别为对照处理的88%和77%。紫穗槐电导率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土壤铅含量0mg/kg下达到最大值为对照处理的1.71倍,侧柏电导率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土壤铅含量6000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对照处理的1.75倍。5.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紫穗槐和侧柏的叶水势变化趋势一致且呈逐渐降低趋势,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紫穗槐叶水势随着铅胁迫的增大无明显规律可循。本实验中紫穗槐叶水势最大值出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和土壤铅含量2000mg/kg处理下,比对照处理高出45.27%,最小值出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土壤铅含量6000mg/kg处理下,比对照处理低了855.22%。而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的侧柏叶水势随着铅胁迫的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侧柏叶水势最大值出现在对照处理下,最小值出现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和土壤铅含量6000mg/kg处理下比对照处理低了424.78%。6.同一土壤铅处理条件下,在紫穗槐的年生长期内电导率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紫穗槐叶水势随着年生长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侧柏的年生长期内,电导率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侧柏的叶水势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DMRT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睾丸生殖细胞和其支持细胞中表达,对哺乳动物睾丸发育起关键作用的一种转录因子。Sox2是一种干性转录因子,在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阐明DMRT1对Sox2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小鼠F9细胞系为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等方法,从
拟南芥G蛋白复合体(异源三聚体包括α、β、γ亚基)参与植物多个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复合体通过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接受胞外信号后通过三个亚基将信号传递给下游效应器。目前,有关植物G蛋白复合体的效应器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的报道较少,寻找新的G蛋白的效应器有助于阐明G蛋白复合体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构建拟南芥均一化cDNA文库,并以拟南芥G蛋白α亚基GPA1为
水分亏缺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改善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细胞压力探针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进行植物细胞水力学特性原位测定的仪器;脱落酸(ABA)做为一类生理作用广泛的植物激素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然而ABA对植物根系吸水的调节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水培野生型和ABA受体突变体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利用细胞压力探针技术,对外源ABA处理
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是种子植物中一种重要的半乳糖脂,它与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主要存在于光合膜上并占到了光合膜半乳糖脂的80%以上。MGDG和DGDG不仅参与了植物质体膜的构建和膜上光合复合体的形成,在缺磷条件下还能替代植物体内缺失的磷脂。单半乳糖甘油二酯合成酶(MGD)是合成MGDG的关键酶,所以也被认为是光合膜形成的关键酶,在缺磷条件下MGD的活性被激活,MGD在盐胁迫和干旱条件
全变态类昆虫的幼期与成虫期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成虫期,而对幼期的研究明显不足。长翅目作为全变态类昆虫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其系统发育地位一直存在争议。长翅目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尤其是蝎蛉科与拟蝎蛉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尚未完全确定。前人对长翅目的系统发育分析主要基于成虫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幼虫形态特征在长翅目系统发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和草芦(Phalaris arundinacea L.)由于环境友好、适应性强和产量大等特点被确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植物。为了能够成功的大规模种植这两种能源草,对它们进行水肥耦合的栽培试验迫在眉睫。试验设计采用二因子五水平正交组合设计方案,共2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土壤含水量(X1)和施氮量(X2)作为实验因素。试验设五个水分梯度:分别为土壤
必要基因组研究在新药研制,合成生物学和基础生物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必要基因在功能和生物过程中的分布,可以系统的把握物种之间必要途径的异同以及它们与表型的联系。本文首先比较分析了17个物种(六个门)的必要基因在22个功能类的分布和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参与翻译过程的必要基因的数目和富集显著性都是最高的。除此之外,必要基因普遍富集的功能类有辅因子和维他命代谢,核苷酸代谢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的发生于蛋白质复合体内部,有的仅仅是多个或两个蛋白质之间短暂的相互作用。这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不断的变化对生物体的功能、新陈代谢发挥着十分核心的作用。许多蛋白质之间的两两相互作用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和分析对于揭示生物学奥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物种内功能相似蛋白质的方法。使用图论为计算模
蚊虫的防治目前还是一个综合性难题,近年来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由于其高效的杀虫性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大量、长期的使用已使蚊虫对其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抗药性。因此,探明蚊虫针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以及抗性相关基因及其功能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以淡色库蚊为材料,克隆和分析其对氯菊酯抗性相关的功能基因,并进一步验证了此基因在抗性和敏感性的蚊子C6/36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首先,根据实验室前期得到的在
为研究Fyn在大脑发育过程神经元迁移中的作用,本试验以小鼠大脑组织提取R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克隆小鼠Fyn基因,构建Fyn真核表达载体。根据小鼠Fyn mRNA序列,结合网上在线设计工具选择靶序列,设计shRNA序列及阴性对照序列构建干扰载体。首先进行细胞转染,在RNA和蛋白水平检测Fyn表达变化,验证载体的有效性并筛选有效的干扰片段,再利用子宫内胚胎电击转染技术在体内研究超表达和干扰Fyn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