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氮肥互作对柳枝稷和草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和草芦(Phalaris arundinacea L.)由于环境友好、适应性强和产量大等特点被确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能源植物。为了能够成功的大规模种植这两种能源草,对它们进行水肥耦合的栽培试验迫在眉睫。试验设计采用二因子五水平正交组合设计方案,共2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以土壤含水量(X1)和施氮量(X2)作为实验因素。试验设五个水分梯度:分别为土壤含水量的32%、24%、20%,16%,8%。柳枝稷的五个氮素水平:0.072g(=10kg/hm~2)、0.792g(=110kg/hm~2)、1.152g(=160kg/hm~2)、1.512g(=210kg/hm~2)、2.232g(=310kg/hm~2);草芦的五个氮素水平:0.072g(=10kg/hm~2)、1.080g(=150kg/hm~2)、1.584g(=220kg/hm~2)、2.008g(=290kg/hm~2)、3.096g(=430kg/hm~2)。土壤水分用称重法监测和调控,氮素一次性基施。处理8周后,刈割,测定其产量和品质。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于产量,水肥互作对柳枝稷和草芦的产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两者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柳枝稷和草芦干物质产量与两个因素间的数学模拟方程分别为:Y=28.622+2.514X1+4.275X2+0.816X1X2-0.554X1~2-0.765X1~2Y=14.4170.801X1+1.860X2+0.217X1X2-0.402X1~2-0.226X2~2式中,X1为氮肥水平编码,X2为土壤含水量水平编码。2)柳枝稷和草芦的株高和分蘖均在施氮后的前几周内增加迅速;柳枝稷的株高受到水肥的互作影响;草芦的株高并不受施肥量的影响,不同N肥处理下,株高的差异不显著;在土壤含水量大于16%,施氮量大于0.792g/pot时,柳枝稷的分蘖数量基本上稳定不再增加了;而草芦的分蘖数量随着土壤含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出现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而试验表明,柳枝稷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受到水肥的影响;柳枝稷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减少;草芦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低氮和低水的处理下;试验结果表明,柳枝稷的木质素含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加;而草芦的灰分含量在各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并在低氮低水的情况下出现最大值。4)柳枝稷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了,草芦可溶性糖含量在土壤含水量大于8%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柳枝稷和草芦的叶绿素并不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但是受氮肥的影响,其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5)对氮素的分析,柳枝稷在施氮量大于1.152g/pot,草芦在施氮量大于1.584g/pot时,氮素的吸收率和氮肥的利用效率明显下降,这说明对于能源草草芦而言,多施氮肥无益。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专业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已无法涵盖当前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的内容丰富与发展。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推动全球价值链不断深化与重塑,全球价值链已摆脱原有的“链条”形式开始呈现出“蛇形”、“蜘蛛形”等形状,形成了覆盖更广地域范围和更多产业领域的全球价值网络。然而,基于现有研究来看,当前学者对其全球价值网络的探讨较少,也并未给出全球价值网络的明确定义和概念。
蝎蛉科是长翅目最大的科,已知420多种,分为6属,分别为:蝎蛉属PanorpaLinnaeus,1758;长腹蝎蛉属Leptopanorpa McLachlan,1875;新蝎蛉属Neopanorpa Weele,1909;华蝎蛉属Sinopanorpa Cai&Hua,2008;叉蝎蛉属Furcatopanorpa Ma&Hua,2011;双角蝎蛉属Dicerapanorpa Zhong&Hua
城市是人口、经济活动等要素空间集聚的场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不管是城市数量还是城市规模都发展较大的变化。201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297个,大约是1978年的2.91倍。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迅速提高到2016年的57.35%。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平均GDP增长率7.55%
藏豆(Stracheya tibetica Benth.)是藏豆属(Stracheya Benth.)的唯一种,隶属豆科(Leguminosae)岩黄耆族(Hedysareae)。藏豆与岩黄耆属(Hedysarum Linn.)的关系密切,或独立为单种属,或作为岩黄耆属的一员,不同学者观点不一。为了探讨藏豆的系统归属,本文从藏豆及其相关类群的小叶脉序形态、荚果解剖特征、藏豆的染色体数目、基于ITS
氢能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未来能源”之一,世界各国均投入大量的资金探索氢气的生产途径和氢能应用可能。在众多的制氢方法中微生物制氢备受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微生物产氢中,光合细菌产氢以其利用底物效率高、利用光谱范围广、光能利用效率高、不产生氧气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研究从杨凌周边地区分离鉴定了28个光合细菌菌株,并对其产氢能力及氢酶进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光合细菌分离鉴定:
DMRT1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睾丸生殖细胞和其支持细胞中表达,对哺乳动物睾丸发育起关键作用的一种转录因子。Sox2是一种干性转录因子,在维持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阐明DMRT1对Sox2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小鼠F9细胞系为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等方法,从
拟南芥G蛋白复合体(异源三聚体包括α、β、γ亚基)参与植物多个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复合体通过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接受胞外信号后通过三个亚基将信号传递给下游效应器。目前,有关植物G蛋白复合体的效应器及其信号传递途径的报道较少,寻找新的G蛋白的效应器有助于阐明G蛋白复合体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本研究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提取总RNA构建拟南芥均一化cDNA文库,并以拟南芥G蛋白α亚基GPA1为
水分亏缺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改善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作物产量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细胞压力探针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进行植物细胞水力学特性原位测定的仪器;脱落酸(ABA)做为一类生理作用广泛的植物激素已经得到许多研究,然而ABA对植物根系吸水的调节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水培野生型和ABA受体突变体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利用细胞压力探针技术,对外源ABA处理
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是种子植物中一种重要的半乳糖脂,它与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主要存在于光合膜上并占到了光合膜半乳糖脂的80%以上。MGDG和DGDG不仅参与了植物质体膜的构建和膜上光合复合体的形成,在缺磷条件下还能替代植物体内缺失的磷脂。单半乳糖甘油二酯合成酶(MGD)是合成MGDG的关键酶,所以也被认为是光合膜形成的关键酶,在缺磷条件下MGD的活性被激活,MGD在盐胁迫和干旱条件
全变态类昆虫的幼期与成虫期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成虫期,而对幼期的研究明显不足。长翅目作为全变态类昆虫中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其系统发育地位一直存在争议。长翅目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尤其是蝎蛉科与拟蝎蛉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尚未完全确定。前人对长翅目的系统发育分析主要基于成虫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幼虫形态特征在长翅目系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