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私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体现。保护隐私即保护人之尊严,体现了现代文明的一种生存艺术,保证了人类行为的规则性、人类社会的和谐性、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人身财产的安全性和个人身心的安宁性。然而,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变迁,一方面,伴随以技术为依托、以交往为意图的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在社交网络中披露自我;另一方面,隐私客体价值显现,隐私风险加大,屡屡被曝光的安全事件不断加剧着现代人的隐私担忧。当主动披露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当潜伏着的隐私威胁逐渐显露,人们不得不一边进行自我披露,一边又进行隐私保护。基于保护的隐藏和基于社交的披露,似乎成了人们的社交媒体“日常”。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多维隐私发展理论和传播隐私管理理论,集中探讨当下人们的社交媒体使用、隐私意识与隐私保护问题。为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以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平台为例,选取南京市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地考察了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隐私关注、隐私披露和隐私保护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使用年限从1年到8年不等,日均使用时间较长,且高于全国微信用户使用的平均水平,微信已经日渐融入到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其具体的内容使用包括维持社交、获取资讯、休闲娱乐和购物消费,呈现出全方位、多场景的特点。他们的隐私关注水平较高,尤其在意个人对隐私的控制和微信平台的隐私保护能力。在隐私披露方面,他们会将好友按照亲密距离分门别类,并根据关系的亲密性控制隐私披露水平,即关系亲疏决定披露多少。他们的隐私保护水平一般,少数人会采取伪造或抑制的方式来保护隐私。大学生的微信使用、隐私关注和隐私保护呈正相关,即微信使用程度越高,进行隐私保护的可能性越大。隐私关注水平越高,进行隐私保护的可能性越大;隐私披露和隐私保护呈负相关,即隐私披露越多,进行隐私保护的可能性越小;微信使用、隐私关注、隐私披露共同影响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