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白在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膜早破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是一种24亚基蛋白质,且分子量较大,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等组织中,由肝细胞、巨噬细胞和库普弗(Kupffer)细胞分泌,经经典分泌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目前临床中主要以SF作为反映机体内铁储存的指标。随着研究进展,血清铁蛋白已经不仅仅是体内铁缺乏最灵敏的指标,还在急性期反应和急、慢性炎症中非特异性升高。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膜早破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已错失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最佳时机,使得医疗决策更为被动,同时,如果出现母儿不良预后,极易造成患方不理解,出现医疗纠纷。因此,迫切需要一些敏感的诊断标志,将此类患者早期识别和诊断出来。而目前对于SF与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膜早破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其在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膜早破中的诊断价值,探讨SF在预测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膜早破的意义。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为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并分娩的孕妇。设定排除标准以排除影响铁蛋白水平的干扰因素和明确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膜早破为特定研究目标。选取符合排除标准,孕期经过顺利,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孕妇为正常妊娠(normal)组;选取符合排除标准,入院诊断为胎膜早破患者归为胎膜早破(PROM)组,其中划分为两个亚组,一、病理学证实为绒毛膜羊膜炎的研究对象,为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subclinical)组,病理学证实无绒毛膜羊膜炎的研究对象,为不明原因胎膜早破(unknown)组。收集临床资料、血清学标本、生殖道分泌物、病理标本等指标,使用吖啶酯化学发光法测定铁蛋白水平。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机处理曲线下面积(AUC),获得不同切点值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指标,通过得到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算出对应的约登(Youden)指数,Youden指数越大,实验的诊断价值越高,找出Youden指数最大时对应的诊断界点,即为最佳诊断界点。结果:住院并分娩的孕妇共1408例,其中入院诊断为胎膜早破患者352例,胎膜早破发病率为25%。选取符合排除标准的正常妊娠(normal)组48例,符合排除标准的胎膜早破(PROM)组74例,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足月胎膜早破者5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者15例。PROM组74例研究对象中,可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的为41例,其中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28例,为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subclinical)组,诊断为无绒毛膜羊膜炎的患者13例,不明原因胎膜早破(unknown)组。Subclinical和unknown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蛋白在诊断胎膜早破组患者有无绒毛膜羊膜炎时的AUC=0.626,在铁蛋白为17.18ng/m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253。最后将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subclinical)组和正常妊娠(normal)组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孕次、产次、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subclinical组为30.33±22.66 ng/mL,normal组16.88±10.57 ng/mL(P=0.006),ROC曲线再次评价血清铁蛋白在正常人群中的诊断效能,AUC=0.775,在铁蛋白为17.11ng/m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64。结论:铁蛋白在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导致胎膜早破患者中显著升高,诊断效能良好,优于感染指标CRP、PCT,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使用和评价,去不断校正它的适用范围。
其他文献
树脂导光水泥基材料(Resin light conductive cementitious materials,RLCCM)是以自密实水泥砂浆为基体,植入透明树脂作为导光组分而制备的具有透光显影、采光节能作用的有机
《刑法修正案九》中针对贪污受贿犯罪纳入了“终身监禁”这一全新的名词,并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阐述限制。本文以修正后的《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根据,结合
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所处理的执行事件大多由不同信息源所产生,并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和分布不均等特征。但是对于同一信息源产生的事件组,事件与事件间大多存在顺序约束的关系,使用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可以准确模拟具有依赖关系的计算机任务在分布式环境中的处理流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CPS分布式系统和DAG模型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之后对现有的相关经典DA
作为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铁的氧化还原是影响磷迁移转化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尤其是厌氧环境中微生物对铁的异化还原作用。本文构建了上覆水-孔隙水-沉积柱芯
背景:黑色素瘤(melanoma)是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而恶性黑素瘤细胞对化学疗法的抵抗,预示着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效果。造成黑色素瘤化学
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由于结构灵活多变、制膜容易、成本低、可降解等优点,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该类化合物中的有机阳离子组分通常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响应,从而引起结构相
目的:1.根据实验红鲫标准化的要求,进一步筛选和建立实验红鲫C1HD系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并以此微卫星标记做种群遗传纯合度分析。2.根据实验红鲫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实验红鲫水
氧化铅纳米材料与块体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等性能,因此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氧化铅具有两种多晶型形式:α-Pb O在低温下可以稳定存在,晶格结构为红色四方相;β-Pb
随着对材料科学的深入研究,单相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复杂化、功能化、绿色化的新型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多功能“壳”材料包覆单相“核”材料形成兼具各自优异性能的
一、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诊断中常见的高发性,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三。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