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山东省近年来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契机。本研究通过在山东省部分地区抽样调查中学生、中学教师,了解中学健康教育开展现状;根据学生的基本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状况了解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调查学生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现状,教师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及建议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开展素质教育的现状,探讨教育模式转型下中学该如何有效开展健康教育,为有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采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于2008年9-12月分别从山东省烟台、淄博、东营、滨州、德州五地市内共抽取中学20所,学生1950人,教师200人;采用自编问卷《中学生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和《学校健康教育教师问卷》为调查工具;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837份,有效率为94.2%。同时对所抽取学校的部分教师、学生进行访谈。[结果]1.中学健康教育开展方式:山东省中学健康教育以体育与健康课为载体,结合健康教育活动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在开展方式、师资结构、评价方法等方面各地区之间、不同学校性质之间没有明显差异。2.中学健康教育师资状况:负责健康教育的以兼职健康教育教师为主,20所被调查学校中有13所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中有45.5%近两年内没接受过培训,14.5%表示不能完全胜任健康教育教学工作;68.5%负责健康教育的老师通过考试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3.学校健康教育健康内容:中学诸多健康教育内容中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开展率较高,分别为100%和85%;其他依次为控烟控酒方面的教育、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与饮食习惯;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以及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方面的教育开展率低,分别为50%和35%。4.中学健康教育效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健康知识-信念-行为(KAP)水平在性别、地区、城乡以及不同性质学校和不同学习成绩状况之间存在差异。女生好于男生,东营地区的健康教育效果好于其他地区,城市中学生好于农村中学生,重点中学的健康教育效果好于非重点中学,成绩良好的学生好于成绩差的学生。中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4.6%)和健康态度(持有率78.9%)总体情况良好,但中学生存在着诸多健康危险行为,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网络成瘾、吸烟等。5.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有44.5%的学生和40.8%的教师认为学校健康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健康教育现状与学生的健康教育需求存在差距。6.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评价:有38.3%的学生和61.7%的教师认为本校健康教育开展的较好,40.2%的学生和30.7%的教师认为一般,21.5%的学生和7.6%的教师认为本校健康教育开展较差或很差。7.访谈结果:素质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能有效深入彻底的开展;学校领导及师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行的考试制度、师资水平、硬件设施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因素制约了学校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结论]1.中学健康教育要改变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的教育模式,应该形成以单独健康教育课程为载体,因地制宜地结合其他课程进行健康知识渗透,辅之以各种健康教育活动的综合模式。2.目前山东省中学健康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课时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教材教具、健康教育内容设置与学生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健康教育效果难以评价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3.中学生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中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态度持有率高,而健康行为形成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来进行,把健康教育重点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健康行为的形成上来。4.素质教育在山东省范围内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健康教育能否有效开展,与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关系密切。5.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学校、社区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消除阻碍学校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共同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