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基督宗教与藏传佛教的相遇——以The Chinese Recorder(1867-1941)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术界对天主教新教在藏传佛教地区传播历史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早期天主教在藏区蒙古地区的传播历史,对新教的研究稍显薄弱,对基督宗教藏传佛教间相遇对话研究较少涉及,而利用基督教会所办The Chinese Reorder等刊物新材料,研究从传教士视角观察藏传佛教文化的学术成果基本没有涉及。本文所研究的近代基督宗教与藏传佛教的相遇即耶佛相遇,主要是根据美国基督教新教差会美以美会1867年在福州创办7年后迁到上海的英文期刊The Chinese Reorder(1867-1941)所刊载材料为中心,同时参考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纂出版于1922年的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中华归主》)等相关材料,分为6章内容研究分析近代基督宗教与藏传佛教的相遇。 第一章导论部分梳理了基督宗教与藏传佛教关系研究的学术成果,介绍了主要文献来源。第二章主要研究传教士对藏传佛教地区社会情况的考察,指出传教士对祈祷仪式和鬼舞、天葬习俗、藏民世俗化价值观等社会文化方面考察的价值贡献。第三章研究传教士对不同地区藏传佛教考察认识及基督教佛教初步对话交流的尝试,包括传教士游历内地藏传佛教圣地五台山,传教士与蒙古喇嘛探讨辩论基督教佛教教义优劣,认识康区打箭炉教职人口的三个阶层。第四章研究基督教在藏传佛教地区拓植布道策略手段,通过对基督宗教蒙藏地区医药文字游行布道事工的分析,指出它的综合传教模式,基督宗教在西藏是半截子传教路线图。第五章分析归纳了藏传佛教地区教案冲突纠纷的特点,进而从传教士、政治、宗教、文化等4个层层递进方面,总结基督宗教传播失败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结语指出耶佛雪域高原蒙古草原的相遇碰撞交流对话的得失成败,对我们多方面认识蒙藏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及其中西文化交流,对今天全球化时代的各宗教间跨文化多元平等包容的对话,促使各民族国家间和谐相处消弭文明中间冲突对抗,仍有一定的启示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改造思想,认为他们当时对中国社会制度改造目标的设定,社会改造的路径选择,既有理论方面的依据,也有对中国社会现状的考虑。 本文认为
清末,报纸这一近代媒介随西方文明传入中国,知识分子们利用报纸议论国家大事,纵谈时事利弊和中外机宜,希冀以此影响国家当权者,干预时政。一方面传播西学新知,沟通内外信息,打破国人
本文意在阐述10至13世纪西欧的修道院改革运动的宗教传统、改革内容,考察修道院改革的背景情况以及与教俗势力之间的关系,试图说明修道院衰落的原因。 第一章是对修道院改革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