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贝清咽口含片是以中药保护品种川贝雪梨膏的配方理念为根本,方中川贝母属于可用于保健品的中药,余甘子、蜂蜜、雪梨则属于“药食同源”目录中的品种。方中川贝母为常用的镇咳和平喘药物,被誉为“止咳圣药”,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的效果,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余甘子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是没食子酸;另外两味蜂蜜和雪梨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氧化以及润肺、清肺的作用,对于肺功能的恢复和保护有良好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将原本的膏剂变为口含片,并着重关注川贝清咽含片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研究,研发出质量可控、更符合现代人生活规律、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中药新型制剂。 在川贝清咽含片的提取工艺研究中,采取单因素实验法与Box-Behnken效应面法,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总酚酸含量、收膏率为指标进行实验。最终优选出水煎煮余甘子的最佳工艺为:加水量为12倍,提取时间85min,浸泡时间80min,提取次数2次。平均没食子酸含量:3.55%;平均总酚酸含量:40.00%;浸膏得率:40.33%将余甘子提取液在PH=2的情况下60℃减压浓缩并60℃减压干燥制成浸膏粉,并将川贝母粉碎成细粉、雪梨煎煮并浓缩成相对密度1.10(20℃)的清膏以及将蜂蜜提炼成中蜜备用。 而在成型工艺研究中,以余甘子提浸膏粉,以及川贝母细粉为原料,采取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填充剂、矫味剂等的种类,再结合Box-Behnken效应面法,以蛋白质粉(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4:1,m/m)、薄荷脑、阿司帕坦用量为自变量,以含片口感、硬度、崩解时限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优化处方用量,最终得到辅料用量优化为:大豆分离蛋白200g,乳清蛋白50g,阿司帕坦4.56g,薄荷脑4.56g。并对川贝清咽含片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测定了口含片中没食子酸和西贝母碱的含量,并通过TLC法建立了川贝母和余甘子定性检查。 综上所述,川贝清咽含片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研究规范合理,且产品质量规范可控,对于川贝清咽含片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