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既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义更加重大。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既可以促进市场经济规范性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又可以助推政府“放管服改革”,提升社会守信意识,可以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必将成为未来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亦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关注的重点领域。尤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指导,也标志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步入了新阶段。各地市、各部门逐步开始进行探索、创新,形成了众多各有特色、亮点的示范建设城市,进一步丰富了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方法。但目前,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省级和地市级层面,较少关注县域层面。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达到新高度,对县域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将基层治理、营商环境优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融合推进,是县级城市需要深思的焦点。2016年,威海市被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中,威海市从2019年7月开始,已经连续11个月排在全国第一位。作为中心城区,环翠区承担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收到了良好效果,市民、企业以及政府信用意识不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环翠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然有许多亟需完善改进的地方。文章以环翠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国内先进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法基础上,采取文献分析、访谈法、案例分析等方法,阐述了环翠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现状,分析环翠区在信用数据归集、信用产品应用市场、联合奖惩机制等工作短板,并进一步剖析了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强化环翠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1)优化顶层设计;(2)提升信用信息征集工作效能;(3)培育高水平的信用服务市场;(4)构建联合奖惩大格局;(5)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总之,本文意在以环翠区这个县级区域为例,通过解剖麻雀,真实反映当前我国县域政府部门开展信用建设的状况,为国家信用管理部门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