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人行道使用状况调查及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z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行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早已从简单的交通设施提升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我国近期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人行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引发了从民众到政府的关注和讨论。现有关于人行道的研究多是从交通、市政角度进行的,而城市规划和建筑学领域却鲜有研究。本文以人行道为研究对象,填补研究空白,为人行道的改进和提高做出积极探索。 本文从调查北京人行道的使用现状入手,一方面对北京城区展开大范围的抽样调查,了解现象和问题的总体状况,并对其中的典型路段进行重点调查,使问题得以数量化呈现;另一方面,对行人展开访问调查,了解普通市民对人行道的感受、评价和意见。面对调查中发现的纷繁现象和问题,为保持对人行道的整体审视,本文首先将人行道的多重功能划分为“能走”(基本要求)、“走顺”(有效使用)、“走好”(舒适美观)三个层面,进而将所发现的问题按这三个层面整理归纳。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整理、思考,借助对以往一些经验、教训的分析,在分散的现象上归结出共性的问题,并从政策、社会、管理、规划、设计等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对人行道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找出造成诸多问题的本质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和具体方法。本文研究的成果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国旧城的商业中心出现了种种问题:历史地段普遍遭受破坏、交通拥挤、人车混杂、停车场地不足、房地产开发结构失衡……等等,这些弊病导致了旧城商
自2008年,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组织联合推出上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试点城市以来,“低碳城市”就成为很多城市追求的梦想,保定更是将其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名片,写入了城市总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在我国的推进,一方面滨水景观需要抛弃千篇一律的毛病,进入与文化内涵融合的阶段;另一方面傈僳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开始逐渐面临生存、发展的困境,需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从而结束了自18世纪以来的工业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中传统的制造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逐渐下降,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其他
近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对体育建筑形成了空前的影响。与当今建筑学发展一致,大型体育场建筑设计的未来必然会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工程学、城市经济
学位
街道空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虽然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发展迅猛,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但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原
传统聚落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体现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和社会历史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传统聚落形态构成特色,并加以保护和利用,对于延续地域文脉、保护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学。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机电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图书馆和教学管理等领域。它可以有效的解决标准化与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同时对产品的绿色设计有
本文从建筑教学的视角来看待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全面分析传统设计术科的技能结构--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构造等课程,说明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传统设计术科影响着建筑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