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妥昔单抗通过调控EGFR/integrin β1/Bit1轴抑制EMT进程阻碍Bit1高表达肝癌进展

来源 :湖北医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qqsams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死亡率位居癌症相关死亡第四位。由于其肝内及远处转移高发,患者预后不容乐观,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探究肝癌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分子机制,以寻求新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Bit1是一种失巢凋亡效应分子,参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肿瘤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已有的研究发现Bit1表达情况呈肿瘤特异性,且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从而在不同肿瘤中发挥促癌或抑癌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目前为止,尚无Bit1与肝癌关系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Bi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阐释Bit1在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揭示西妥昔单抗通过干预Bit1从而阻碍Bit1高表达肝癌进展的分子机制,为探索以Bit1为靶点的肝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为Bit1高表达肝癌患者提供以西妥昔单抗为主的个体化联合用药治疗方案,拓展西妥昔单抗在癌症治疗领域的适应症。方法:1.通过RT-qPCR、Western blot、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究Bi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和Bit1相关信号通路及可能存在相互关联的分子。2.通过Western blot筛选Bit1内源性高表达的肝癌细胞系,构建Bit1 shRNA的干扰质粒和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转染实验干预肝癌细胞内源性Bit1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不同Bit1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CCK-8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TUNEL实验分析不同Bit1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不同Bit1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从而阐释Bit1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3.通过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Bit1表达水平肝癌细胞中ZO-1、N-cadherin、Vimentin、PCNA、Ki67、Bax、Bcl-2蛋白表达,揭示肝癌中Bit1与EMT及增殖、凋亡相关分子的关系。4.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肝癌组织中Bit1与EGFR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进一步选用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干预肝癌细胞,用CCK-8法进行药物细胞毒性试验,根据药物IC50值确定合适给药浓度范围,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药物最佳干预时间,用西妥昔单抗干预Bit1、EGFR均高表达的肝癌细胞LM3,抑制肝癌细胞EGFR,Western blot检测Bit1表达水平,明确肝癌中Bit1与EGFR的关系;检测integrinβ1、MMP-2、MMP-9表达情况,明确肝癌中Bit1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关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之间的关系;检测ZO-1、E-cadherin、Vimentin等EMT标志分子及PCNA、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比较西妥昔单抗通过干预Bit1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EMT进程及增殖、凋亡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1.Bi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检测Bit1在肝癌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i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其中Western blot显示:肝癌组织中Bit1蛋白水平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技术显示:Bit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的肿瘤病理分级与复发密切相关,且与HCC患者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TRH2在肝癌中高表达,且PTRH2表达与HCC患者肿瘤分期呈正相关,与HCC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且与HCC患者术后发生转移性复发密切相关,String数据库分析发现PTRH2可能与CDH1,CDH2,VIM,TJP1等编码EMT相关蛋白的基因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并与EGFR存在一定关联,KEGG通路数据库分析发现PTRH2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等相关通路呈负相关,与核糖体等通路呈正相关。2.Bit1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筛选出Bit1高表达的肝癌细胞系MHCC-97H、LM3进行Bit1shRNA慢病毒转染实验,下调其细胞内源性Bit1表达,分析不同Bit1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4 h、48 h划痕愈合率,其中,24 h愈合率分别为:WT=39.4%,Vector=40.2%,Bit1 shRNA1=19.4%,Bit1shRNA2=16.5%,48 h愈合率分别为:WT=60.9%,Vector=60.9%,Bit1 shRNA1=27.5%,Bit1 shRNA2=18.5%,说明Bit1下调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48 h后侵袭到小室下表面的细胞数量,发现Bit1下调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能力;CCK-8实验检测72 h内的细胞活力,结果表明Bit1下调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各组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WT=4.21%,Vector=7.45%,Bit1 shRNA1=11.75%,Bit1 shRNA1=19.31%,表明Bit1下调可明显促进肝癌细胞凋亡能力;TUNEL实验结果证实Bit1下调可显著增加肝癌细胞晚期凋亡数量,与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一致;电镜结果显示:Bit1下调可导致肝癌细胞线粒体肿胀,嵴轻度扩张、断裂等损伤。3.Bit1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Bit1下调后,ZO-1、Bax蛋白表达上调,而N-cadherin、Vimentin、PCNA、Ki67、Bcl-2蛋白表达下调,推测Bit1下调可通过抑制EMT进程及调控增殖、凋亡相关分子而抑制肝癌进展。4.西妥昔单抗通过调控EGFR/integrinβ1/Bit1轴抑制EMT进程阻碍Bit1高表达肝癌进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肝癌中Bit1可能与EGFR存在一定关联,且Bit1表达与ECM受体相关通路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我们进一步探究肝癌中Bit1与EGFR、细胞外基质受体相关通路中关键分子之间的关系。选择EGFR靶向抑制剂西妥昔单抗作为干预药物,用CCK-8法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根据西妥昔单抗IC50值确定药物作用浓度分别为200、600、1800μg/m L,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西妥昔单抗最佳干预时间为72 h,干预同时高表达Bit1、EGFR的肝癌细胞LM3。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可明显下调LM3细胞EGFR、Bit1、MMP-2、MMP-9、Vimentin、PCNA、Bcl-2蛋白表达,而显著上调integrinβ1、E-cadherin、ZO-1、Bax表达,其对EMT标志蛋白及增殖、凋亡分子的影响与Bit1下调后实验结果相一致,从而推断西妥昔单抗可通过调控EGFR/integrinβ1/Bit1轴抑制EMT进程而阻碍Bit1高表达肝癌进展。结论:1.Bit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2.Bit1下调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破坏肝癌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3.Bit1下调可通过抑制EMT进程,调控增殖、凋亡相关分子抑制肝癌进展。4.西妥昔单抗通过调控EGFR/integrinβ1/Bit1轴抑制EMT进程而阻碍Bit1高表达肝癌进展。
其他文献
随着中日交流的加深,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也频繁起来。因此,日语学者们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将日语科技文本正确翻译成中文也成为一大课题。关于日本海,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争议。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温暖的气候,日本海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日本海的海洋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有许多关于海洋方面的研究。《日本海学的新世纪6海之力》这本著作不仅介绍了日本海中的各种自然资源,也
作为20世纪前中期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大科学装置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的大科学装置除了具有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优势外,还对探索宇宙奥秘、生命真相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其劣势也不容忽视,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等问题。大科学装置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人类开始用伦理道德来评价和判断大科学装置,这就要求用
自2009年Tsutomu Miyasaka首次制备出钙钛矿太阳电池以来,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结构不断地被优化。从最初的敏化结构,到介孔结构、柱状结构,再到当前的平面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变得越来越简单,可重复性也越来越强,光电转换效率从最初的3.81%迅速提升到现在的25.2%。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源于多个方面,包括钙钛矿组分的优化、电荷传输材料的优化
在我国西北地区风吹雪灾害一直是阻碍铁路和公路冬季运营的主要灾害之一,局部风吹雪的发生能够使铁路和道路形成不同程度的路阻,路阻较小时会阻碍交通,较大时会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步伐的迈出,新疆、内蒙的铁路和公路路网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在此类冬季寒冷漫长的高纬度地区,如何有效的防治风吹雪一直是我国交通行业面临的难题。本文从防治风吹雪灾害的目的出发,依托于“阿富准S2标先导试验工程”
作为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医学和药学领域得到了巨大发展。其中,贵金属(Au、Ag)纳米材料大的表面积、可调谐材料特性和强信号输出的特点,这些优异的特点使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光学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分析、生物成像、疾病诊断以及纳米载药体系等。荧光纳米粒子有助于提高生物成像的时空分辨率。先进的显微镜技术需要非常明亮的荧光纳米粒子,它既表现出稳定的发射,用于
近年来,由于全球对清洁可持续能源的需求,电动汽车充电电池、便携式电子产品和大规模电能存储等储能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s)在便携式电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被认为是电动汽车能源供应的首选。石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是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中最受欢迎和实用的阳极材料。但石墨的理论容量较低(372 mAh g-1),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研究人员对新型的碳和碳复合材料展开积极的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逐年增长,对于建筑材料的需求日益提高。其中,混凝土细集料的主要来源天然砂被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是解决途径之一。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是实际工程中较难控制的问题,石粉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适量的石粉可改善混凝土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强度离散性增大等问题。同时,废弃的石粉会对环境
超级电容器拥有很宽的工作温区、很长的工作年限、很短的充放电所需时长等特点,故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双金属化合物原料成本低、获取简易、利于环境、电化学性能优异。本文主要运用水热法制备了多种基于双金属化合物的纳米结构电极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固态超级电容器的组装:1.本文借助水热法于泡沫镍生成MnMoO_4纳米片结构。由MnMoO_4电极组装的NF@MnMoO_4//AC设备实现了在功率密度80
射流喷嘴作为海泡石矿粉射流提纯分级装置的关键结构部件,喷嘴喷出颗粒的弥散程度是影响气流分级装置粒径分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海泡石矿粉颗粒在喷嘴内外流场中的运动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鬼神故事非常感兴趣。人们对死亡的疑惑和沉默,两者有着永恒的矛盾关系。人类无法放弃认识死亡的好奇心,因此经常以各种方式试图发现死亡后的世界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