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耳鸣是临床中常见的顽症之一,目前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许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尚没有一种得到医学界公认的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基于耳鸣的治疗现状,本着体现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思想,通过对耳鸣患者进行中医手法改良鸣天鼓治疗,从而进行中医手法治疗耳鸣的疗效评估。方法所有入选的病例为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符合标准的耳鸣患者,共计70人。按病人就诊的先后顺序以简单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3.89±11.404岁,病程16.17±25.590月;对照组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8.11±13.607岁,病程19.67±36.96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耳鸣的程度等方面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病例是具有可比性的。治疗组采用改良鸣天鼓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掩蔽疗法治疗。观察改良鸣天鼓手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总体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各3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痊愈率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痊愈率8.6%。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并无明显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耳鸣病人治疗前后耳鸣响度、THI评分以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能说明治疗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3)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本研究中,按耳鸣的不同频率分为3组,分别为高、中、低频,3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按中医证型可分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肾精亏虚六大证型,各证型间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治疗前后的耳鸣响度、THI评分以及VAS评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1)本文采用改良鸣天鼓手法治疗神经性耳鸣35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9%,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并无明显优于对照组。(2)通过统计学资料观察到,虽然本研究采用改良鸣天鼓手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总有效率为80.0%,但痊愈率却只有20.0%,经临床疗效观察大多数病者很难通过治疗使症状从根本上完全消失,耳鸣的治疗以控制、适应和缓解症状为主。耳鸣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对耳鸣的认识或态度以及心理状况对耳鸣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3)治疗前后的耳鸣响度、THI评分以及VAS评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应结合三者,综合评价患者耳鸣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