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翅目昆虫的线粒体谱系基因组学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q616009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翅目属于节肢动物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蝗虫、蟋蟀、螽蟖、蝼蛄等昆虫,已知有2000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地区种类较多。目前针对直翅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长PCR的二次PCR策略,采用PCR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螽蟖总科的两种昆虫中华螽蟖和长瓣草螽的线粒体基因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组装,并进行了注释。通过联合GenBank收录的9种已测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和本实验室2种已测的直翅目昆虫中华稻蝗和优雅蝈螽,采用谱系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对直翅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所测得的两种直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分别为中华螽蟖14974bp,长瓣草螽14591bp。中华螽蟖的所测线粒体部分包括13种蛋白质基因、21种tRNA基因(未测出tRNA)、2种rRNA基因。长瓣草螽的所测线粒体部分包括13种蛋白质基因、19种tRNA基因(未测出tRNA、tRNAM、tRNA)、2种rRNA基因。两种螽蜥的控制区都未能成功扩增。 2、所测两种螽蜥的线粒体基因在基因顺序上与东方蝼蛄一致,即tRNA和tRNA基因排序为KD,而与飞蝗不同。中华螽蟖线粒体基因在16对基因之间存在总长度达88bp的重叠,基因间的间隔区长达296bp。长瓣草螽在15对基因之间存在总长度达128bp的重叠,tRNA几乎全部位于COⅢ基因内部,基因间有38bp的序列间隔区。 3、中华螽蟖和长瓣草螽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rRNA基因和tRNA基因均存在很强的碱基A+T含量偏向性,最高的两个基因为tRNA和tRNA。蛋白质基因序列的A+T含量在密码子的1、2、3位及整体水平都具有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这与线粒体基因组具有高A+T偏向性的特征是一致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A+T含量在第3位密码子处都是最高的,这线粒体具有GC→AT突变压,以及密码子第3位点存在的高变异率规律是十分相符的。 4、中华螽蜥和长瓣草螽的13种蛋白质基因都使用ATN作为起始密码子,除ND5基因以单独的T作为终止密码子外,其余的蛋白质编码基因都以完整的三联密码子TAA或TAG作为终止密码子。蛋白质基因的氨基酸组成中Leu、Ser、Ile、Phe的含量很高。 5、除tRNA缺失了D-臂外,其余的tRNA基因二级结构都可以折叠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反密码子和多数六足动物一致,多为GNN或UNN。反密码子环和氨基酸接受臂非常保守,其它臂环的变异较大。在tRNA二级结构的4个臂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错配,错配类型多为G-U配对。2个rRNA基因较保守。 6、对13种昆虫线粒体的蛋白质编码基因(PCG)数据集、蛋白质数据集、tRNA数据集,应用谱系基因组学方法进行直翅目昆虫系统发育研究表明,蝗亚目具有单系性,本研究所选用的数据对直翅目的系统发育关系缺乏足够解析力,在排除长枝吸引的影响后,只有部分数据能确定直翅目的单系性。而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直翅目是一个单系群,因此关于直翅目的单系性问题,有待于基于更多样本量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进行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倒伏是制约苦荞高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明确抗倒相关指标,筛选抗倒品种对实施抗倒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以20个生产上广泛种植的苦荞麦品种为材料,在四川金堂生态点及贵州毕节生态点对不同苦荞品种的农艺性状、茎秆力学特征、茎秆生理生化特性等与倒伏相关的植株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品种间植株性状差异,明确了与苦荞倒伏相关的植株性状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苦荞品种农艺性状差异品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应用服务开始由IP网络来承载,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开始大量在网络上应用,对网络链路带宽等硬件资源和网络传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带宽的飞速增长,网络流媒体业务成为高带宽时代的主要业务之一。为了适应各异构网络和终端平台,流媒体内容服务商往往需要将同一内容的视频转换成不同格式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3GPP组织自2004年底开始发起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技术的长期演进(LTE)项目。作为“准4G"技术标准,LTE采用了新的传输技术--OFDM技术,并对系统架构进行扁平化处理,以达到高
学位
本文以粗毛淫羊藿幼叶为外植体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悬浮培养的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培养条件,以建立高效的悬浮培养体系为目的,为粗毛淫羊藿野生资源保护而建立高效大规模的淫羊藿黄酮离体生产提供技术基础。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通过研究不同灭菌剂、消毒处理条件、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不同光照条件对粗毛淫羊藿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滋养层细胞对子宫蜕膜的有控性侵袭是胚胎着床和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的顺利完成依赖于各种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本研究借助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自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