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刮板输送机在运输过程中,刮板链循环带动物料沿着溜槽移动,使得中部槽极易磨损失效,进而引起刮板输送机的运行故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中部槽的耐磨性十分重要。但变因素下(多种煤质因素和多种输运条件因素)中部槽的磨损区域和磨损程度大不相同,只考虑单一矿井条件下中部槽的磨损无法适应不同矿井的需求。因而本文以离散元法为基础,通过仿真模拟刮板输送机的运行过程,研究了变因素下中部槽的磨损特性,设计和制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离散元法的变因素下刮板输送机耐磨仿生中部槽设计研究(518042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搬运条件下煤岩散料与搬运设备刚散耦合效应研究(51875386);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01D111056);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刮板输送机在运输过程中,刮板链循环带动物料沿着溜槽移动,使得中部槽极易磨损失效,进而引起刮板输送机的运行故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中部槽的耐磨性十分重要。但变因素下(多种煤质因素和多种输运条件因素)中部槽的磨损区域和磨损程度大不相同,只考虑单一矿井条件下中部槽的磨损无法适应不同矿井的需求。因而本文以离散元法为基础,通过仿真模拟刮板输送机的运行过程,研究了变因素下中部槽的磨损特性,设计和制定了符合具体工况的耐磨仿生中部槽,对提高中部槽的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了DEM-MBD刮板输送机双向耦合模型,研究了变因素下中部槽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变因素条件下,中部槽中板的磨损区域和磨损程度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粒径分布的工况,当小粒径煤颗粒较多时,链道下端的煤散料与链条(刮板)的三体磨损造成中板的磨损区域主要在链道下端,且磨损程度较大;随着大颗粒的增多,中板磨损逐渐向链道两侧移动,磨损相对较轻;对于不同输运条件工况,中板磨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上山10°、平稳、沿推移方向倾斜2°、下山10°。由于重力的分力减缓了颗粒的加速过程,上山工况下煤颗粒更易形成堆积,且更容易卡进刮板链下端,进而造成中板的磨损最为严重。此外,除了上山工况,其余各工况三块中板的磨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物料输出端中板、中间中板、物料输入端中板。(2)建立了DEM-MBD磨粒磨损试验机(往复式)双向耦合仿真模型,以磨损深度为响应值,基于Plackett-Burman筛选法和响应面法,对四种仿生结构进行了耐磨性探究。结果表明:凹坑型和凹槽型的减磨效果较为显著;试验条件下凹坑型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形貌圆坑、直径0.9 mm、深度1.8 mm、角度90°、横向间距13.6 mm和纵向间距10 mm,其中直径、深度和横向间距为显著性影响因素;凹槽型最优耐磨参数组合为:形貌三角槽、宽度0.54 mm、深度0.5 mm、角度46°和间距8 mm,其中宽度、深度和角度为显著性影响因素;交叉槽型仿生结构的减磨效果不显著,但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小刮板链的振动,使得中板受力较为均匀;交叉棱型仿生结构,可以为中部槽的耐磨堆焊修复技术提供参考。(3)利用上述研究中得到的耐磨仿生结构参数组合,设计了符合具体工况的仿生中部槽,通过刮板输送机仿真模型对仿生中部槽的耐磨性和耐磨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凹坑型仿生中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中板一倍的磨损,且磨损较为均匀;分析凹坑型和凹槽型仿生结构耐磨机理发现,凹坑和凹槽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减小煤散料与中板的接触面积,破坏煤散料与中板表面接触的连续性,减小磨损行程,还能缓解应力集中,同时使中板与煤颗粒之间产生空气膜,降低摩擦系数。本文研究的变因素下中部槽的磨损特性和设计的符合具体工况的仿生中部槽,可以为提高中部槽的使用寿命提供新思路,为仿生中部槽的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面对爆炸式增长的电子文本,人们所关心的是如何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并从这些文本中获取到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在该背景下,信息抽取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事件抽取是信息抽取领域的一个子方向,同时也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基于模式匹配的事件抽取方法需要手工的方式构建模式,这种方法耗费大量资源。基于特征的方法在提取特征的过程中会过度的依赖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这一过程也会耗费许多人力资源,而且还
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成功的造价管理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最大的投资效益。准确的工程量作为计算工程造价的前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而BIM技术具有协调性、可视化、参数化等优点,同样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建立一种契合实际造价工作的标准化计量接口。尝试将建立标准化计量接口的问题转化为建立标准化计量模型的问题。提出将实际计量工作中所需的信息与基于IFC数据标准的BIM模型相关联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用户已经不能有效利用海量互联网数据信息,“信息过载”问题日渐严重,推荐系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过载问题。推荐系统有效利用用户各种行为信息为用户建模,个性化地过滤无效信息。评分预测一直都是推荐系统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其通过用户已有历史评分预测用户未知评分。虽然基于矩阵分解的协同过滤方法简单有效,但是经常受限于新物品新用户进入系统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行肿瘤之一,由于癌症的异质性,胃癌的表型复杂多样,使得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困难,而且由于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预后较差。因此,针对胃癌异质性的研究和个性化预后模型的构建对于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延长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由DNA错配修复受损导致的一种特殊癌症表型,研究表明,MSI
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无线传感网所产生的数据量与日俱增,对这类感知数据压缩的研究一直是物联网应用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由于受到感知节点存储空间、电源能耗、计算能力等限制,如何在低能耗条件下满足应用需求来实现数据压缩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结合感知节点和基站特点,本文针对压缩感知理论处理时空相关性较强的一类感知数据的过程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改进能够获得较好的压缩效果。论文的
近年来人脸检测被广泛应用在校园门禁、刷脸支付、视频监控和目标追踪等各个方面。同时,人们在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对基于人脸的特征点定位、检测和识别等相关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人脸密集、尺度不一、与背景高度相似以及高度遮挡等复杂场景中,人脸检测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人脸检测技术上的挑战依然存在,复杂场景中的鲁棒人脸检测仍然是国内外的热点研究。为了提高人脸检测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性,针对检测中遇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飞快地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开发人员研发的电脑应用软件也渐渐的成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致力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便利性。因此将Internet、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引入到煤矿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有助于提高其信息化水平,促进矿区的非常规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水资源压力,为其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建设绿色智慧矿山。本文选择以安家岭、安太堡露井联采矿区为研究对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问题,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虽然目标跟踪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跟踪对象运动的不可预知性和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目标跟踪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比如,目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目标跟踪存在遮挡、形变、快速运动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目标模型漂移甚至造成目标跟踪的失败。针对复杂环境下运动目标被遮挡时目标丢失问题,本论文对
伴随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化领域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存在一些不可见气体,这些气体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一些不可见的有毒气体,甚至会危害作业工人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对气体(尤其是不可见气体)进行监测。目前,工业过程中在对不可见气体进行监测时,多采用点式探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对气体进行有效分类,同时,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和易于操作等优点。但是,该方法存在的缺点
矿井瓦斯事灾害故危害性大、事故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困扰。通过对矿井瓦斯浓度数据进行有效地挖掘分析、实施准确的瓦斯浓度预测,并以预测所得到的瓦斯浓度数据为基础进行瓦斯浓度预警研究,这对减少矿井瓦斯灾害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提高大数据背景下煤矿企业的瓦斯浓度异常预警能力、减少瓦斯事故发生为研究目的,以大数据建模预测分析方法为手段,研究了瓦斯浓度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