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水渗流特征的影响——以柴达木盆地某储层为例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作为我国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高效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但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极低,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因此探究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对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对提高这类储层的采收率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柴达木盆地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以及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渗流实验,对研究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岩心不同孔隙结构下的应力敏感性和油、气、水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研究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可以划分为溶蚀孔、微孔隙、微裂缝;微观孔隙结构可以划分裂缝+溶孔型、裂缝+微孔型、含缝基质型;裂缝+溶孔型储层的物性最好,其次是裂缝+微孔型储层,含缝基质型储层物性最差;溶蚀孔、微裂缝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渗流空间,微裂缝、溶蚀孔隙越发育,连通性越好的孔隙结构,储层岩石的物性越好;(2)研究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强应力敏感性,储层岩心应力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裂缝+溶孔型,平均伤害率为93.9%;裂缝+微孔型,平均伤害率为66.9%;含缝基质型,平均伤害率为50.4%;在高应力条件下,裂缝闭合对储层渗流能力影响较大;(3)研究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单相流渗流具有非达西流特征,裂缝+溶孔型的启动压力梯度明显低于裂缝+微孔型和含缝基质型储层岩心,启动压力梯度高低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启动压力梯度随油相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4)对研究区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岩心进行低压差下水驱油实验,不同孔隙结构下储层岩心的水驱油效率有较大的差异,裂缝+溶孔型岩心的水驱效率相对最高;同时低压差下水驱油效率为平均为30.5%,明显高于常规压差下水驱油效率9.9%;(5)气驱油实验后,对岩心进行渗吸处理,不同孔隙结构渗吸效率有较大差异,裂缝+微孔型岩心的微孔隙发育,毛管力最强,裂缝+微孔型岩心渗吸效率相对最大,研究区存在明显的渗吸驱油现象;本论文为进一步认清研究区流体渗流特征以及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燃烧的条件”实验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文献和探索实践,提出新的改进方案。新方案遵循教材原型实验教学意图,利用燃烧匙、集气瓶、导管、气球、橡胶塞等物品,进行改进设计。改进后的实验具有装置简约、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同时结合实际对实验进行拓展探究,提出了比表面积、闪点等对物质燃烧有影响的因素,以帮助学生提升对燃烧知识的认识。
期刊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9年级上册)中,安排了“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按教材的方式做实验,会出现有难闻的气味放出,热水里的白磷熔化后被气体吹散等现象,课堂演示时间较长,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期刊
目的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94名放射工作人员,83名不接触射线与毒物、无传染疾病的健康人员,按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进行检查。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为50.6%;白细胞异常检出率为6.4%,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为7.7%;血小板异常检出率为3.4%;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
期刊
报纸
对特重度烧伤病人早期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吞咽功能和胃肠功能的评估内容和方法、口服营养补充(ONS)实施方法以及喂养不耐受的评估与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特重度烧伤早期进行口服营养补充支持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照射骶神经节配合重组人IL-2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将160例确诊的复发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仅口服伐昔洛韦。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骶神经节配合重组人IL-2。【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病毒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骶
期刊
为了研究藏绵羊与小尾寒羊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及糖原分布特征,试验采集了饲养于海拔约为3 500 m的健康成年藏绵羊和饲养于海拔约为1 500 m的健康成年小尾寒羊的肝脏和肾脏组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Delafield氏苏木精-伊红(H.E.)、Masson、过碘酸-Schiff氏(PAS)染色法,对藏绵羊和小尾寒羊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和指标(肝脏组织学指标包括被膜厚度、肝小叶面积、糖原分布比例,肾脏
期刊
学位
冲击地压是威胁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作为冲击地压的最后一道防线,预紧力锚杆支护系统与其作用范围内围岩共同形成的锚固承载结构决定了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为研究冲击地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冲击破坏力学机制和能量机制,以发生过冲击破坏的回采巷道为地质原型,建立了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围岩数值模型,采用FLAC3D内置动力模块模拟分析了动静载联合作用下巷道锚固承载结构动载响应特征及冲击破坏
期刊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选取的20名高中棒垒球运动员和20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身体成分的测试。研究显示两类测试对象的身体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高中棒垒球运动员的体重、脂肪百分比、全身脂肪量、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均低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身体肌肉百分比、上肢肌肉含量和下肢肌肉含量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本文认为棒垒球训练可以降低人身体的脂肪含量,增加上下肢肌肉含量,提升机体的绝对肌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