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的显著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LiMn2O4材料因价格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的显著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LiMn2O4材料因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其结构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本论文主要从正极材料的制备和改性处理两方面研究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LiMn2O4,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希望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概述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历程以及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重点;2.因制备方法的选择对LiMn2O4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有较大影响,本文首次采用微波-模板法合成正极LiMn2O4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该合成方法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材料晶粒的生长方式和缺陷结构形成具有调控作用;
3.为改善纯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的循环性能,本文首次采用微波-模板法制备掺杂Co的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发现,体相掺杂Co可以有效改善尖晶石LiMn2O4材料的循环性能;
4.层状LiCoO2材料的实际容量约是理论容量的一半,为提高钻酸锂材料的实际可利用容量,首次使用微波-模板法制备Mn体相掺杂层状LiCoO2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等表征手段研究掺杂后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掺杂后的钴酸锂材料放电容量得到明显提高;
5.为改善LiMn2O4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采用钴酸锂和氧化钴对LiMn2O4材料表面进行修饰,对包覆后的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循环性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其中表面包覆钴酸锂的LiMn2O4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
6.为抑制LiMn2O4材料中Mn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对LiMn2O4材料的表面进行修饰,对包覆后的材料进行测试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包覆后材料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材料的放电容量不同程度减小,循环性能得到改善。
7.首次合成了LiMn2-xSmxO4材料,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修饰后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较高为119mAh/g,而且循环性能好,采用交流阻抗谱探讨了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并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但近年来研究表明,H2S是继NO和CO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能够自由的通过细胞膜,是一种神经调质,在哺乳动物体组织内和细胞内起到了许多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因此,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索建立在线、灵敏、快速测定大鼠肠灌流液中H2S的定量分析方法,为有效地测定哺乳动物体内H2S含量提供参考依据和
本论文首先总结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发展、原理、优点、装置以及近年来的应用,指出用改进的传统材料作填充剂基质,提高柱效、重现性和改进自动化装置是固相萃取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方
稀土元素由于其具有独特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界、技术界的普遍关注,被人们称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当前稀土合金和稀土化合物已经成为了现代尖端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特殊材料。在非水体系有机溶剂中研究电化学性质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电沉积制备活泼稀土金属和稀土合金膜。深入研究非水体系有机溶剂中稀土元素电化学性质和电沉积合成稀土合金膜,不但具有学术上的研究价值,又具有广阔的实用
在催化化学中,金属催化随处可见,许多先进的合成技术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众所周知、新方法、新试剂、新反应的发现永无止境。本论文首先描述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过渡金属参与偶联反应的发展概况。本论文部分工作以铜作为催化剂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开展了新型的碳-碳、碳-氧偶联反应的研究和简单有机碱作促进剂进行碳-氧偶联反应的方法学研究。同时,我们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反应中产
本文用邻苯二胺和适当的酸作为原料,通过微波反应合成了5个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母体,然后通过亲核取代反应把N-乙基哌啶连接到母体的氨基氮原子或羟基氧原子上,合成出7个未见文
尖晶石结构Li Cr Ti O4、Li Fe Ti O4、Li2Zn Ti3O8、Li2Mg Ti3O8负极材料具有结构稳定,成本低,环境友好,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如XRD、SEM、TEM、CV和充放电测试等多种表征手段,系统的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时间对钛酸盐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新型钛酸盐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机理。1.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 Cr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开展食品中残留毒物的分析研究,建立、健全有效的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
富锂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结构稳定,造价低廉,污染小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该材料首次放电过程中嵌入的锂离子远少于充电过程,从而产生首周不可逆容量损失。因此,本论文利用元素掺杂的方法来改善富锂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XRD、SEM、TEM等技术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分析,并采用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技术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别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制备Li Mn O2、微
本论文对最近发现的MgB2超导体和Na0.3CoO2·1.33H2O超导体的特征及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制备了Na1-xKxCo2O4、非水相KxCoO2与含水相KxCoO2·yH2O系列化合物,并对他们的结构、输运
本文以硅溶胶为原料,通过滴液成球法和非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出了SiO(,2)气凝胶小球.所得SiO(,2)气凝胶小球为乳白色轻质固体,密度约300kg·m(-3),气凝胶小球的大小均匀,其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