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侏罗系沉积系列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塘盆地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上形成的一个呈东西向展布的复合盆地,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南羌塘凹陷、中央隆起带和北羌塘凹陷三个构造单元。中生代羌塘盆地经历了北羌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南羌塘裂谷阶段、被动陆缘裂陷阶段、被动陆缘拗陷阶段和羌塘盆地萎缩阶段五个演化过程。从晚三叠世诺利晚期到早白垩世贝里阿斯期羌塘盆地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过程,形成了陆地(剥蚀区)、河流-三角洲-陆源近海湖泊、滨岸-陆棚、局限台地(潮坪、泻湖)、开阔台地(台盆、浅滩/礁)、台缘礁、台缘斜坡、盆地等古地理单元,该古地理格架对有利生、储、盖沉积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羌塘盆地中生代发育多套良好的烃源层、储集层和区域性膏盐盖层,拥有雄厚的生烃物质基础和较好的储集、封盖条件,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潜力。生储盖组合以中侏罗统布曲组-夏里组为最有利组合,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下侏罗统曲色组和下侏罗统曲色组-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为次优组合;区域上,北羌塘凹陷中部为最有利生储盖组合的分布地区。通过对不同层位不同岩性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的分析研究,认为盆地内侏罗系主要发育布曲组(J2b)、夏里组(J2x)、索瓦组(J3s)三套烃源层,有机质类型总体较好,一般以Ⅱ1型为主,部分Ⅱ2型和Ⅰ型,少量Ⅲ型。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一般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且烃源岩层位越老,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平面分布上,各期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在盆地凹陷中心最低,同时,各个时期镜质体反射率从盆地凹陷中心向盆地边缘呈环带状逐步增高。   布曲组各剖面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介于0.117-0.68%之间,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少数为差烃源岩;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介于0.44-4.64%之间,较差-中等-较好烃源岩均有分布。各剖面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介于0.98-3.12%之间,有机质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且大部分剖面的镜质体反射率在1.3-2%之间,属于高成熟阶段。夏里组各剖面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介于0.1-0.68%之间,以差烃源岩为主,少数为中等-好烃源岩;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介于0.55-7.3%之间,较差-中等-较好烃源岩均有分布。各剖面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介于0.98-3.12%之间,有机质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索瓦组各剖面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介于0.1-1.94%之间,好-中等-较差烃源岩均有分布。各剖面烃源岩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介于0.94-2.7%之间,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在盆地中心镜质体反射率小于1%(最低值为0.94%),向盆地四周镜质体反射率逐渐增加。井下与地表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地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比井下低,地表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比井下高。   羌塘盆地侏罗系主要储集岩为中侏罗统布曲组和上侏罗统索瓦组的碳酸盐岩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色哇组)和夏里组的碎屑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颗粒溶孔,粒间溶孔,溶蚀扩大缝,晶间孔,以及碳酸盐岩中的各类溶孔、缝。原生孔隙极少,几乎全被方解石等胶结物充填(包括碎屑岩的粒间孔和碳酸盐岩的格架孔等)。喉道类型分为粗、中、细、微四种喉道类型,以微-细喉为主,粗喉、中喉均极少见。喉道分布上,以中侏罗统布曲组为最佳,其次为索瓦组。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或特低孔、特低渗的特点。相对而言,雀莫错组碎屑岩储层在中央隆起带两侧和北羌塘凹陷周缘的物性较好;布曲组碳酸盐岩储层在南羌塘凹陷隆鄂尼地区的物性较好,达低孔中渗或中孔中渗。   雀莫错组(色哇组)地表碎屑岩孔隙度均值为3.54%,各剖面平均孔隙度介于1.3-9.27%之间,渗透率均值为1.3537×10-3μm2。井下孔隙度平均值6.87%,最大值19.59%,最小值0.63%,集中在1-10%之间者约占83%。渗透率平均值2.1472×10-3μm2,最大值26.7271×10-3μm2,最小值0.0096×10-3μm2,分布范围1×10-3μm2以下者占61%,1.5×10-3μm2者占28.8%。夏里组各剖面碎屑岩平均孔隙度介于0.84%-8.3%之间,平均值3.47%。渗透率在0.0059×10-3μm2-54.79×10-3μm2之间,平均5.80879×10-3μm2。在野牛沟和龙尾湖南西等剖面较好,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8.3%、3.4%和54.79×10-3μm2、19.88×10-3μm2。   布曲组碳酸盐岩地表孔隙度均值2.98%,孔隙度均值范围介于0.76%-8.41%之间,多在1%-3%之间。渗透率平均值达到4.434×10-3μm2,最小0.0002×10-3μm2,最大64.58×10-3μm2。其中:白云岩孔隙度2.37-14.2%,均值7.188%;渗透率介于0.058-14.572×10-3μm2,均值5.250×10-3μm2,储集性能表现为Ⅰ-Ⅱ型优质储层。   布曲组碳酸盐岩井下孔隙度均值1.536%,孔隙度范围介于0.31%-7.11%之间,主要集中在0.3-2%之间;渗透率平均值为0.067×10-3μm2,最小0.003×10-3μm2,最大1.621×10-3μm2。其中:亮晶鲕粒灰岩孔隙度平均值1.084%,最大值7.11%,最小值0.31%,主要集中在0.3-2%之间;渗透率平均值0.0319×10-3μm2,最大值1.6215×10-3μm2,最小值0.003×10-3μm2;排替压力平均值46.79Mpa。白云岩孔隙度平均值1.77%,最大值4.3%,最小值0.37%;渗透率平均值0.1591×10-3μm2,最大1.0683×103μm2,最小0.0031×10-3μm2;排替压力平均值50.81Mpa。井下碳酸盐岩总体储集性能较差。索瓦组碳酸盐岩各剖面平均孔隙度范围在0.5033%-8.36%之间,平均2.97%;渗透率在0.00104×10-3μm2-47.465×10-3μm2之间,平均7.7015×10-3μm2。   井下与地表储集层基本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地表灰岩、白云岩储集层的孔渗特征、孔隙结构明显优于地下灰岩、白云岩储层特征。羌塘盆地侏罗系封盖层发育较好,有泥岩、灰岩、膏盐等多套区域性盖层,尤其是中侏罗统夏里组膏盐十分发育,并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是盆地内最好的沉积盖层。   通过石油地质填图、荧光录井、荧光薄片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在羌塘盆地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已发现以干沥青(脉)为主,次为软沥青、碳质沥青、稠油、液态油、油页岩、油浸灰岩、油斑、有机流体包裹体、喷水带气等油气显示200多处,显示盆地发生过大规模的油气运移活动。有机包裹体荧光特征显示地层中油气类型为轻-中质型(以轻质型为主)的低成熟-成熟油,热演化程度为中-高成熟阶段。   通过方解石脉构造缝与沥青脉相互关系分析,以及薄片荧光、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判断盆地至少发生过两次油气生成和排烃事件。油气第一次大量生成发生在侏罗系中-晚期,油气显示表现为布曲组亮晶鲕粒灰岩、生屑灰岩中的荧光特征及大量含烃类有机包裹体;油气第二次大量生成发生在新近系中-晚期,油气显示表现为在裂缝方解石脉中存在大量油斑、荧光及含烃类有机包裹体。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史模拟分析也表明,北羌塘凹陷烃源岩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第一个生烃高峰是中侏罗晚期-晚侏罗末期(164-142 Ma),在此阶段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均达到生油高峰,而中侏罗统夏里组为低熟阶段,上侏罗统索瓦组以上地层均未成熟;第二个生烃高峰是新近纪中新世中期(15 Ma)以后,此阶段索瓦组在13 Ma开始生油,并于6 Ma进入生油高峰期,夏里组在15Ma进入生油高峰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前,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是主设计所和制造厂地理位置分离,业务协同水平较低。论文结合“十一五”预研相关科研项目,针对项目所要求的异地协同设计系统平台软件总体开
学位
变电站监控系统正在向分布式、多功能、高可靠性、大数据量管理的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组态软件是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组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油田近年来的勘探重点之一,区内断裂发育、生储盖组合多、油气分布复杂,为典型的叠合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断裂是控制着塔中地区的油气分布和油气成藏的主要
抓思想统一,解决好“为什么扶”的问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中央把教育扶贫纳入到“五个一批”重点范畴,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对教育优先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强化,这
大连市公安局西岗分局建设街派出所民警季鸿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在平凡的派出所内勤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辖区居民的信任和爱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由此对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需要重视企
随着微电子电路集成密度的不断增长,芯片的功率和热量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更有效的散热技术。在众多的散热技术中,微通道散热是高功率集成电路散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针
孝感市现有农村中小学校540所,农村教师25674人,其中,小学教师14333人,中学教师11341人。近年来,孝感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