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黄芩与圆叶牵牛抗疟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大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ong1984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硕士期间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204种滇西植物样品的体内抗疟活性研究概况;第二章阐述了丽江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的体内抗疟活性研究;第三章阐述了圆叶牵牛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部分化合物的疟色素形成抑制活性研究;第四章综述了疟原虫线粒体bc1复合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目的:寻找植物来源的天然抗疟成分。对丽江黄芩(Scutellaria likiangensis)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明确其具有抗疟活性的单体成分,为寻找新型抗疟药物奠定基础;进一步了解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潜在抗疟活性。方法:选取204种滇西植物样品,运用四天抑制法进行小鼠体内抗疟活性筛选;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具有抗疟活性的植物样品丽江黄芩、圆叶牵牛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现代波谱学技术(NMR、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鼠疟模型对丽江黄芩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内抗疟活性测试;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抑制实验对圆叶牵牛的潜在抗疟活性进行研究。结果:1、滇西植物样品体内抗疟活性研究:在204种滇西植物供试品中,共有10个植物样品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体内抗疟活性,样品编号分别为:0719BE、0787AE、0808AE、0816BE、0817BE、0820AE、0823BE、0859BE、0861BE、0877AE,其疟原虫抑制率依次为:23.93%、28.88%、28.58%、26.25%、26.52%、32.10%、25.80%、21.31%、28.78%、27.31%。2、丽江黄芩的化学成分及抗疟活性研究:本实验从丽江黄芩根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26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杨素(1)、3-methylethergalangin(2)、5,7,2’-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5,7,2’,6’-四羟基黄酮(4)、6-C-葡萄糖白杨素(5)、kaplanin(6)、isovitexin-2"-O-β-D-glucopyranoside(7)、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酸苷甲酯(8)、白杨素-7-O-β-D-葡萄糖酸苷甲酯(9)、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苷(10)、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酸苷(11)、(2S)-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12)、滇黄芩新素(13)、(2S)-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14)、(2R)-5,7,2’,6’-四羟基二氢黄酮(15)、(2R,3R)-3,5,7,2’,6’-五羟基二氢黄酮(16)、(2S)-dihydrooroxylin A-7-O-methyl glucuronide(17)、scumonilioside B(18)、(2S)-dihydrooroxylin A-7-O-β-D-glucuronide(19)、肉苁蓉苷D(20)、3-羟基二苯乙烯5-O-β-D葡萄糖酸苷丁酯(21)、熊果酸(22)、齐墩果酸(23)syringaresinol-4’-O-D-monoglucopyranoside(24)、pinosylvin(25)、单油酸甘油酯(26)。体内抗疟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中8、10、11、17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疟原虫抑制率分别为:20.01%、12.90%、13.90%、19.93%。3、圆叶牵牛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β-羟高铁血红素抑制活性研究:本实验从圆叶牵牛全草75%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13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山奈酚香豆酰基葡萄吡喃糖苷(1)、异荭草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4)、牡荆素(5)、茵芋苷(6)、胡萝卜苷(7)、腺嘌呤核苷(8)、2’-O-(9Z,12Z,15Z-octadecatrienoyl)glycerylβ-D-galactopyranoside(9)、N-trans-feruloyl tyramine-4’-O-β-D-glucopyranoside(10)、methyl4,5-di-O-caffeoylquinate(11)、1H-吲唑(12)、1-(β-D-ribofuranosyl)-1H-1,2,4-triazone(13)。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11在测试浓度下表现出一定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推测圆叶牵牛正丁醇部位可能也有潜在的抗疟活性。结论:1、在204种滇西植物供试品中,共有10个植物样品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内抗疟活性。2、从抗疟活性植物样品丽江黄芩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6、7、21、24-26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5、8-20、22、23为首次从丽江黄芩中分离得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成分。体内抗疟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的抗疟活性均不高,可能存在多个化合物的协同作用。3、从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植物样品圆叶牵牛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的化合物2-6、9-13为首次从牵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成分包含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苷类化合物。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2、11表现出一定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圆叶牵牛正丁醇部位可能也有一定的抗疟活性潜力。
其他文献
为了揭示绥化市典型黑土土壤碳氮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本研究以绥化市庆安县、绥棱县、海伦市、望奎县、北林区、兰西县、明水县和青冈县典型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并结合Arc GIS软件,系统研究了2002年和2019年绥化市8个县(市、区)典型农田黑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02年绥化市典型农田黑土土壤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0.66~35.85 g/kg
细根是链接植物与土壤生态过程的枢纽,同时也是森林地下部分资源获取的主要器官。细根动态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的流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如氮沉降增加及降雨量减少)的背景下,细根会通过改变其动态和形态特征来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目前有关细根的动态与形态对增氮和减水的响应结论不一,且研究多集种在生长季。本研究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增氮(N)、减
甜菜(Beta vulgaris L.)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其种植地区主要是我国降水相对匮乏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有机质贫瘠。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土壤盐渍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给甜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深入研究盐胁迫对甜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盐胁迫下甜菜的生理机制,对培育甜菜抗逆品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耐盐性较强的甜菜品系T510和耐盐性较弱的210为研究材料,采用
目的: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识别早期诊断或预后相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志物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以及寻找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近来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2(SNHG12)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且表现出促癌活性。此外,SNHG12高表达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然而,关于SNHG12在肿瘤中预后价值的研究结果仍有争议。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采用现浇工艺的传统明挖车站由于其低效率,污染严重等不足,渐渐无法满足我国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预制装配式结构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绿色环保等显著优势,在地下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在车站中的应用依然较少,相应地,针对其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也存在不足。本文以长春地铁2号线某预制装配式车站为背景,预制构件首次设计并采用榫槽式接头连接。针对装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痛风定胶囊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痛风定胶囊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对检索到的有效成分未能检索到靶点的化合物通过PubChem数据库获取或者用ChemDraw17.1软件画出化合物2D结构,
本文对硕士期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整理汇总,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进行羊角天麻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第二章对从羊角天麻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疟活性研究;第三章综述了抗疟倍半萜类天然产物研究进展。目的:通过研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根的化学成分,寻找具有一定体内抗疟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手段(如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反相MCI)分离纯化化合物,
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对节茎石仙桃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第二章利用HPLC测定节茎石仙桃氯仿部位中3个菲类和2个联苄类化合物的含量,第三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节茎石仙桃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的1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目的:这项研究对节茎石仙桃Pholidota articulata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还考虑到节茎石仙桃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健康风险,监测了重
目的研究多叶重楼及其变种云南重楼主要有效成分差异,为多叶重楼长期作为云南白药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入药提供依据;对不同产地云南重楼品质进行评价及内生菌进行分离鉴定,初步探讨云南重楼品质与内生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多叶重楼和云南重楼根茎中重楼皂苷Ⅰ、Ⅱ、Ⅲ、Ⅴ、Ⅵ、Ⅶ、H含量及重楼皂苷Ⅰ、Ⅱ、Ⅶ总含量,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比较差异;采用UPLC-ESI-Q-TOF-MS对不同产地
本论文对硕士期间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对364种滇西植物进行了体外降脂活性的筛选;第二章为丽江山荆子(Malus rockii)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第三章论述了丽江山荆子主成分的体内降脂活性研究;第四章综述了苹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目的:寻找植物来源的新型降脂天然产物或先导成分,研究其相关降脂作用机制,从而为开发滇西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奠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