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灌注加权成像(PWI)技术,探讨宫颈癌与正常宫颈T1灌注成像时间-信号曲线(TIC)的特点及灌注参数差异。探讨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的PWI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成像仪,对正常子宫绝经组21例、未绝经组26例及宫颈癌组27例,进行常规MRI及PWI扫描;观察各组灌注成像时间—信号曲线(TIC),分析各组曲线特征;利用TIC曲线,进一步得到各感兴趣区灌注成像参数:最大灌注斜率(SSmax)、最大强化率(MER)、强化峰值(PH)、达峰时间(TTP),对灌注参数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所有病变检查采用T1WI-TSE、T2WI-TSE、T2WI-STIR及增强T1WI序列,行横断、矢状及冠状面扫描,T1WI横断灌注扫描成像。结果:(1)27例宫颈癌TIC曲线以“速升缓降”型为主,都有显著的上升支,峰值后曲线较平坦,为一个较长的平台期。其中22例呈“速升缓降”型,5例呈“缓慢上升”型;47例正常宫颈组织的TIC曲线以“缓慢上升”型为主,31例呈“缓慢上升”型,9例呈“速升缓降”型,7例介于“速升缓降”和“缓慢上升”型之间。(2)在各感兴趣区MR灌注参数中,正常宫颈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灌注参数SSmax、MER、PH、TTP均值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64、0.184、0.862);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组灌注参数SSmax、MER、PH、TTP均值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92、0.881、0.880、0.956);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组灌注参数SSmax、MER、PH、TTP均值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24、0.000、0.006),TTP均值宫颈癌组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结论:MRI灌注成像可不同程度反映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能够区分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其TIC曲线及灌注参数能反映信号变化和强化率,从而反映宫颈癌组织的血供特点,有助于宫颈癌的定性诊断。PWI能对子宫组织病理变化信息进行无创性测定,将常规MRI的形态学表现与PWI提供的病理变化信息相结合,对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