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分析方法是针对基于出行的四阶段法在传统交通出行需求预测中显现出的不足所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出行是活动的派生需求,规划者应该结合活动背景来考虑个人的出行决策。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虽然在理论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研究范畴依然主要局限在基于个人的行为决策分析上,仅有少量研究将家庭要素视为居民活动出行决策的外部属性,对于家庭内部各角色活动出行决策机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机理则缺乏深入分析。而根据行为理论,家庭是居民活动出行的决策者,从基于家庭的范畴来分析活动较基于个人的视角要复杂得多,至少体现在:一、多人,即家庭是由一个以上的成员组成而非简单的集合;二、多活动,即活动是连续的,一日中活动与活动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城市居民的活动出行决策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一日中多个活动进行综合考虑,而不是仅局限在某一两类活动之间。此外,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思想,认为人类空间行为与客观制约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特别重视个体选择行为背后所受到的制约条件及其来源与机制。家庭作为个人最小化的社会存在方式,与其他家庭成员共享家庭资源、分担家庭事务,可以说个人选择行为是在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下做出的决策。因此,本论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自行车交通换乘选择机理及节点优化方法研究》(编号:51068013),选取家庭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思想,力图从制约观的视角,着重从“多人多活动”两个方面尝试家庭活动—出行的研究方法,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第一、提出活动制约度:将所研究的活动类型进行均一化、定量化整理,并在借鉴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家庭活动制约位的概念及测度方法,以此构建基于家庭的活动制约位宽度矩阵,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制约矩阵来表达,并提出基于家庭的城市居民活动出行决策框架。第二、构建基于家庭的二维出行链分析工具:以家庭活动空间为中心,以各成员活动时空路径为主体,使家庭成员活动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得以显化。并从时间制约、空间制约和人员组合制约三个层面,归纳家庭二维出行来的三种时空间共存情况,并据此得到不同制约情景下的四种家庭类型,即夫妻家事分担型、女方家事承担型、男方家事承担型以及个人活动制约型。同时,应用结构方程理论,验证了典型家务型家庭男女家长时空间共存特征随制约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演化规律。第三、构建用于解释家庭成员活动出行决策过程的两个模型:基于家庭的工作日出行链决策模型和核心家庭活动—出行交互机理模型。深入分析了在家庭制约环境下个体的出行决策过程及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机理,较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了家庭背景下城市居民活动出行决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