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患者的结肠影像学特点,及结肠造影运输功能检查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实验组于检查前1天8时早餐时口服装有10粒1号标记物胶囊1枚+6克硫酸钡粉(兑水50m1),12时午餐时口服装有10粒2号标记物胶囊1枚+6克硫酸钡(兑水50m1),6时晚餐口服含10粒3型标记物胶囊1枚+6克硫酸钡(兑水50m1),第2、第3、第4天上午8时至医院放射科各拍腹部平片1张,一般拍3张平片即可。若72小时后钡剂及标记物仍未排出,则每天同一时间继续加拍1张片子,最多拍5张片子,观察标记物的排出率、肠腔内标记物的分布率以及肠腔形态与口径。对照组于检查前1天上午8点口服含20粒标志物胶囊,此后每隔24小时拍腹部平片1张,若72小时后标记物仍未排出,则每天同一时间继续加拍1张片子,最多拍5张片子,观察标记物的排出率、肠腔内标记物的分布率以及肠腔形态与口径。结果:(1)实验组中44.4%出现横结肠松弛,33.3%出现降结肠松弛,33.3%出现升结肠痉挛,33.3%出现降结肠痉挛,44.4%出现乙状结肠冗长,33.3%出现降结肠冗长。(2)升结肠各部自a-d肠腔口径逐渐减小,横结肠各部自e-f肠腔u径逐渐减小,降结肠各段肠腔口径均值未见明显差异,乙状结肠各部及直肠口径大小无明显特征性改变,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口径平均值分别为3.591cm、3.048cm、2.634cm、3.117cm。而对照组无法观察到结肠形态及肠腔口径。(3)实验组1号标记物与对照组标记物在72h内排出率分别为95.03%和94.32%,无明显差异性P>0.05。(4)实验组24h后第一次摄片,三种标记物残留率依次为64.4%、76.65%、84.74%,而1号标记物到达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分布率分别为5.54%、21.08%、18.91%、17.76%、1.93%,2号标记物到达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分布率分别为14.74%、25.85%、18.23%、15.86%,3号标记物到达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分布率分别为23.72%、30.68%、17.63%、11.08%;48h后第二次摄片,三种标记物残留率依次为13.33%、17.67%、25.29%,1号标记物到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分布率分别为1.10%、4.43%、8.89%、4.45%,2号标记物到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分布率分别为3.21%、8.55%、9.36%、7.45%,3号标记物到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分布率分别为3.35%、9.93%、10.29%、8.68%;72h后第三次摄片,三种标记物仅少部分存留在乙状结肠,1号、2号、3号的分布率依次为4.97%、6.74%、9.28%。对照组无法观测标记物在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具体分布率。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患者结肠肠腔有下垂、松弛或冗长、痉挛的影像学特征,且升结肠至降结肠肠腔口径呈缩小趋势。结肠造影运输功能检查法较结肠运输试验在反映结肠运输功能时可以准确判断标记物在肠道内的分布部位,且能同时观察结肠的形态、口径及有无狭窄痉挛,可用于便秘等功能性疾病的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