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下乡——建国初期山西省贯彻《婚姻法》运动研究(1950-1953)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初期(1950-1953)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时期,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带来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姻制度的变革,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建国初期的贯彻实施过程反映出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好地发现作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婚姻法是如何进入被改造后社会结构(新中国的成立)中去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然而,由于习惯的力量,这个新的社会结构还保存着传统。实际上,新婚姻法在这样新旧杂糅的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巩固新的社会结构从而建构新社会秩序的过程。因而,研究1950年婚姻法贯彻运动,有助于我们厘清新的社会制度如何在原有社会结构中发挥功能并维系新的社会结构良性运行。同时,这也沿承了社会学学术关怀的一贯脉络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建国初期山西省贯彻婚姻法运动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历史社会学视角为切入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山西省档案馆资料、报纸和杂志资料进行分析,从新婚姻法的诞生、嵌入和国家贯彻技术三部分内容来着重考察国家推行婚姻法运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以及贯彻婚姻法运动的实际效果,从而揭示这一时期国家与群众、新制度与旧传统、新秩序与旧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最后本文得出几点结论:其一,贯彻婚姻法运动在推行过程遭遇到困境的原因是旧传统与新制度的抗衡。其二,在贯彻婚姻法运动中,国家并不是一呼百应,而是运用各种贯彻技术动员社会;干部和群众不是盲目地迎合国家政策,而是在教育和运动的洗礼中逐渐改变习惯、克服习惯的力量,逐渐接受新婚姻法的。其三,贯彻婚姻法运动在国家的推动下,干部群众的学习中,全社会的政治动员下不断取得成效,使政治思想领域的制度开始在新的社会结构中逐步确立。其四,国家、干部、群众三者在贯彻婚姻法运动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通过研究贯彻婚姻法运动这场婚姻变革,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在建国初期新旧交替之际,在形势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国家是如何运用一系列技术来动员社会,达到推行新的社会制度的目的;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场运动面临的困境、取得的成效以及参与运动的各方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在贯彻婚姻法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努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初衷在于通过借助某一城市现代性公共空间的结构变迁来研究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借此去理解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社会结构的微观变化与人们的行为、心理、消费、
学位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麻山地区石漠化灾变程度每况愈下,伴随而来的生态问题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岩石裸露等形式表现出
介绍了采用8031单片机对蒸汽保护无氧退火炉进行自动控温,对退火过程中各阶段发出报警信号的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对炉温和工作时间进行显示,并可通过键盘对工作参数进行设定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开展外语教育是大势所趋的必然。日语作为外语专业首选的第二外语,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显得迫在眉睫。而高职院校本身生源较差,学生学习动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社会的最本质特征,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各主要学科异常高涨的研究热情。在社会学视野中,符号消费成为一种区分手段,消费者通过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实现自我认同
本文以《导游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任务驱动法在其中的应用。 In this paper, “guided tour”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the task-driven method in which the applica
公共领域是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但至今仍活跃在学术话语空间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尽管倍受争议,但不同的学术争辩却使得该理论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随着20世纪末网络空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世界认知、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发挥着着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随
新课程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具体来说,要从教学视野、教学核心、教学角色、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来转变观念,以求适应新课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