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核心部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负债,面向社会公众经营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历来为监管部门和银行自身所高度重视。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应遵循的流动性管理原则不仅表现为银行应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满足到期负债的提取,更表现为银行能以合理价格获得资金,支持合格客户的贷款需求。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有可能使银行在“资可抵债”的情况下破产。因此,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可以分为流动性评价和流动性解决两大部分内容。流动性评价是流动性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近百年来大量的流动性管理研究却是集中在流动性解决策略方面,本论文也综述了陆续出现的各种流动性解决理论。反映出长期以来流动性评价问题研究的不足。“流动性评价不仅是实践中的一项难题,在理论上也尚无定论”。深入研究流动性评价问题,探寻理想的流动性评价方法形成了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流动性评价首要反映出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流动性指标法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最常用方法。但不同国家银行选用的流动性指标各有不同,无法直接比较。没有比较研究就得不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适宜水平,会弱化流动性评价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编制一个可以全面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流动性水平,可以应用于各地商业银行比较研究的新型指数成为必须。资产负债流动性水平指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面性和可比性的新型流动性指数。
本论文在资产负债流动性水平指数比较研究和流动性影响因素与指数值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资产负债流动性水平指数的一般适宜值区间。进而推导了适用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水平指数适宜值区间。资产负债流动性水平指数的编制及其适宜值的推导不仅提出了一种流动性评价的新方法,新思路,还能直接为商业银行实际管理所用。当然,没有对流动性影响因素与流动性水平指数相关关系进行深入量化分析,建立数量模型也是本文的不足和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