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数量庞大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形成了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造成了我国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这也促使了养老服务业必须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未来随着老年人口增长而形成的养老服务需求,而且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基于产业特殊性,导致了社会资本投资不足,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面临融资困境。因此,如何进行融资模式创新,有效的引入社会资本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这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之所以基于融资模式的视角来对养老服务产业进行相关研究,其主要目的:一是认为破解当前养老服务产业的融资困境需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可将社会资本进行有效归集,能够拓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此外,通过对社会资本进行专业化运作,促进产业的发展,实现产融结合;二是传统的融资模式无法为当前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此时,可利用金融工具创新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模式,通过专业化的资金运作模式,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文章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认为养老服务产业存在供需失衡,资金缺口巨大,传统融资模式未能解决产业融资困境。同时,我国政府在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可通过融资模式创新引入社会资本。在此背景下,对当前在其它产业领域内广泛采用的PPP模式和REITs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将其运用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建设中。对于低端养老服务领域和中端养老服务领域,提出可采用产业投资基金与PPP的组合融资模式;对于高端养老服务领域,提出可采用REITs的融资模式。同时,在对PPP和REITs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当前政府部门推动PPP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政策,为了完善PPP养项目的资金退出机制,提出了“PPP+REITs”的组合融资模式来进一步运作PPP养老项目。此外,对于发展初期的养老企业提出了“私募基金(PE)+REITs”的融资模式。全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及思路,相关文献梳理分析以及主要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等。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对养老服务产业的概念界定以及相关理论的介绍,同时重点在于将养老服务进行三个不同层次的划分。此外,对公共物品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以及产融互动机制进行研究。在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再结合本部分的相关理论,从而形成了本文的分析基础。 第三章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与融资分析。养老服务市场供需失衡、融资缺口巨大。同时,产业发展趋于细分化、集聚化以及产业链的构建都需要巨大的资金量来支持。从产业自身、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以及融资渠道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养老服务产业建设融资支持不力的原因。通过对传统融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充分利用传统融资模式各自的优势之处,并对其进行组合运用来构建新型融资模式,从而较好的规避各融资模式的劣势,为后文提出新型融资模式奠定基础。 第四章为国外融资经验借鉴与国内实务探索。根据政府和市场充当的角色不同,选取了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典型代表国家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以政府为引导,市场化运营。在国内则选取了产业投资基金和PPP融资模式运用的实践案例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通过上述的研究,为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指导。 第五章为养老服务产业融资模式建议。对当前金融市场上广泛采用的PPP模式和REITs模式进行研究,探究将其运用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建设中。对于低端养老服务和中端养老服务,提出可采用产业投资基金与PPP的组合融资模式;对于高端养老服务领域,提出可采用市场化的REITs模式。同时,在对PPP和REITs研究的基础上,响应当前政府部门推动PPP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提出“PPP+REITs”融资模式。此外,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养老服务项目,提出“私募基金(PE)+REITs”的培育模式。 第六章是养老服务产业融资支持的政策建议。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中,需明确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职责范围。政府不仅要承担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的职责,还应该更多的在产业发展中承担引导和监管的职责。同时,让市场成为养老服务产业的主要运营主体,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应以社会资本为主。此外,通过完善融资保障和融资服务,构建产业激励机制来促进其发展。 融资问题是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通过上述研究,改变当前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以财政支持为主体的融资现状,通过融资模式创新,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强产业发展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作,利用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产业内部资源,实现产业建设融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