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傲慢与偏见》两种译本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因素。然而,在传统的文本中心翻译理论的影响下,为了忠实的传达作者的意图,译者不得不尽可能地压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成为作者及原作忠实的“仆人”。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产生了许多以目的语文化为研究重点的翻译理论,包括目的论,多元系统论和“操纵学派”理论。他们注意到译者在翻译中的创造性地位以及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也为描述和解释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译者对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也体现在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翻译策略等方面。译者主体性是指在尊重客观翻译环境的前提下,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译入语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目的性、受动性、创造性等特点。《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在出版的多个汉译本中,王科一先生的译本和孙致礼先生的译本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两种译本各有特色。王科一译本洒脱、简洁、自由、流畅、地道、文采十足;孙致礼译本忠实、通顺、精确,异化色彩浓厚,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对同一个文学文本,不同的译者往往有不同的翻译,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还是主观的因素——译者的原因。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王科一、孙致礼在生活经历、个人能力、翻译动机和翻译思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译者主体性因素客观存在,并对他们的译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两种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层面,包括对专有名词、普通词语和句子结构的处理;二是风格层面,包括叙事话语、对话和信件风格的再现;三是文化层面,包括宗教文化、政治文化和社会习俗文化的传递。从《傲慢与偏见》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的选词造句、风格传译和文化传递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译本的差异和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对译本的影响,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译者有绝对的自由,可以胡译乱译,它仍受到意识形态和原文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全球化趋势。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文化的单一化、同质化,而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的趋势。文化的特殊性,使得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
延迟退休年龄(下称延退)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综合了近年国内外关于实施延退相关文献,对延退不同观点及原因,西方国家延退政策的制度安排、国内学者对我国如何实施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电梯控制系统所需的一些基本功能,硬件设计简单可靠,结合软件,实现了五层电梯运行的模拟仿真。
进入21世纪,各类的公共危机事件有增无减,对人类社会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如何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这些突发性事件,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
对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复活"计划,需要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辩证看待。借助经典的力量激活国内观众的热情,是当前语境下的历史性选择,也是振兴国产动漫的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以图示法、比较法和打破陈规法为例,阐释了高中历史的概念教学。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 EGF和IL-2在卵巢早衰(POF)发病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对POF的诊治。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搜集的70例卵巢早衰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强势东来,传统中国由强变弱。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从经世致用到洋务思想,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早期维新派是中国第
通过对大弹涂鱼血液、肾脏、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 ,发现其肾脏、脾脏内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 3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
网络赋予高职计算机学科教学以新的内涵,这种以网络教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影响到了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优化,甚至能够全面促进高职计算机学科教学,这对于全面贯彻高职教